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来便拟问归津,转眼江流若许深。
六十岁翁穷塞客,八千里路故乡心。
鹃啼月树添征思,鹊语风檐误好音。
只有云山遮不断,梦随栩蝶过家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不舍之情。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是一个离别与归返的季节。在这样的时节,诗人的心更是迫切地想要询问归程,但转眼间江水流淌,如同岁月流逝,变得更加深广。
"六十岁翁穷塞客,八千里路故乡心。"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年迈孤独,在遥远的异乡为客,内心却充满了对故乡无尽的情感。那八千里之远,不仅是空间上的距离,更是心灵深处的渴望。
接下来的"鹃啼月树添征思,鹊语风檐误好音。" 描述了诗人在夜晚听到鸟鸣声,联想到了旅途中的凄凉和对美好声音的错觉。这些自然之声似乎都能触动他的乡愁。
最后两句"只有云山遮不断,梦随栩蝶过家林。" 则透露出诗人即使在梦中,也无法摆脱对故乡的思念。那绵密的云山仿佛是连接现实与梦境的桥梁,而栩蝶则象征着诗人的灵魂,在家园的林间自由飞翔。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和对归属感的渴望,是一首充满情感力量的思念之作。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杜鹃一自听天津,南北纷纷患转深。
备谨彻桑征戍事,忧形恤纬老臣心。
惊闻边信多蛮语,喜动乡情带楚音。
若得君王放归去,便陪莲社访东林。
久卧苍崖底,风雷为擘开。
蜕形犹挂石,鳞迹不沾埃。
一水将清贯,数峰推爽来。
浑疑负舟去,烟雨肯低佪。
巴峡向来惟屈姊,汉宫奚事出明姬。
当时本有平戎术,中国难容绝世姿。
忍死定仇娄敬策,惜生不遇武皇时。
后人却恨毛延寿,断送春风入远夷。
舟子方将北,封姨不肯南。
去帆冲急浪,古寺隐晴岚。
远渚鸦千百,中流鸥两三。
短篷聊徙倚,底用客程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