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大声唤渡河者三,出师未捷身先死;
惨剧与遁初为二,救国何妨血再流。
这首诗是高旭在清末近现代初时期所作,名为《挽陈其美联》。诗中表达了对陈其联的深切哀悼和对其为国捐躯精神的高度赞扬。
首句“大声唤渡河者三”,以“大声”唤起人们对渡河者的关注,隐喻陈其联为国家和民族的渡河者,他勇敢地承担起带领国家渡过难关的责任。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一句,揭示了陈其联最终未能实现其宏伟目标,便英年早逝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对英雄早逝的深深惋惜。
接下来的“惨剧与遁初为二”,进一步强调了陈其联牺牲的悲壮与无奈。这里的“惨剧”指他的牺牲,“遁初为二”可能暗含了他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以及最终选择牺牲的决心。这句诗不仅描绘了陈其联牺牲的场景,也体现了他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
最后一句“救国何妨血再流”,直接表达了对陈其联为国捐躯行为的崇高评价。这句话意味着为了国家的救亡图存,不惜再次付出鲜血,展现了陈其联及其同僚们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勇于献身的精神。这种视死如归的气概,是对陈其联及其他革命志士英勇事迹的最高赞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情的笔触,不仅哀悼了陈其联的不幸离世,更颂扬了他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伟大精神,体现了诗人对英雄主义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
不详
吾徒有复生奇才,说经锵锵有声,溯源知所自;
乡贤绍船山学术,高轩隆隆辱过,捧杖叹无缘。
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天马开张,人龙奇逸,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如此;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管乐有才,关张无命,天不欲平中国之乱也,呜呼。
微君之躬,今为洪宪之世矣;
思子之故,怕闻鼙鼓之声来。
记同松筠庵,公车上书,朝市忽移,高节著江南,既遁世自无闷;
那堪春申江,岁时把酒,蕨薇采尽,书名满天下,已不朽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