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法曹赠崔洛阳斑竹杖以诗见荅

玉干一寻馀,苔花锦不如。

劲堪和醉倚,轻好向空书。

采拂稽山曲,因依释氏居。

方辰将独步,岂与此君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玉石般的竹竿高一寻有余,苔藓花朵的美丽也比不上它。
它的坚韧足以承受醉汉倚靠,轻盈得仿佛能在空中书写。
在稽山的弯曲处采集,依傍着佛教徒的居所。
正当我打算独自前行时,怎能与这翠竹疏远呢。

注释

玉干:指竹子,这里形容其如玉石般洁净。
一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此处形容竹子之高。
苔花锦不如:苔藓开出的花虽美,但比不上竹子的秀美。
劲堪和醉倚:竹子坚硬有力,足以承受醉酒之人倚靠。
轻好向空书:形容竹子轻盈,仿佛可以在空中写字。
采拂稽山曲:在曲折的稽山中采集竹子。
释氏居:指佛教徒居住的地方。
方辰将独步:方辰,指特定的时辰,这里可能意味着诗人的新阶段或决定。
岂与此君疏:此君,古人常以'君'称呼竹子,表示亲近,意为怎能与竹子疏远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和徐法曹赠崔洛阳斑竹杖以诗见意。诗中通过对斑竹杖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赞美。

"玉干一寻馀,苔花锦不如。" 这两句通过形容斑竹杖像玉一样洁白且坚硬,每段长度约有一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约等于现代的1.95米到2.35米),并且比喻其更胜过了苔藓织成的锦缎,表达了诗人对斑竹杖外观的赞赏。

"劲堪和醉倚,轻好向空书。"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闲适的情景,诗人在树下倚靠着斑竹杖,心中充满了欢愉之情,如同醉酒一般,随手在空中书写着某种文字或图案,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感。

"采拂稽山曲,因依释氏居。" 这两句表明诗人可能是在山中采集斑竹杖,并且借此机会,提到了佛教中的“释”字,意味着诗人或许与佛教有所关联,或是对某种宗教氛围的描述。

"方辰将独步,岂与此君疏。"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清晨时分独自漫步的意愿,并且暗示这种行为可能与友人之间的关系疏远相比较,但这种疏远并不是真正的疏离,而是情感上的深刻。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斑竹杖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友情珍贵以及对某种精神追求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现世、享受孤独时光的意境。

收录诗词(337)

卢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 字:允言
  • 籍贯: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
  • 生卒年:739年—799年

相关古诗词

和崔侍郎游万固寺

闻说中方高树林,曙华先照啭春禽。

风云才子冶游思,蒲柳老人惆怅心。

石路青苔花漫漫,雪檐垂溜玉森森。

贺君此去君方至,河水东流西日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裴延龄尚书寄题果州谢舍人仙居

飘然去谒八仙翁,自地从天香满空。

紫盖迥标双鹤上,语音犹在五云中。

青溪不接渔樵路,丹井唯传草木风。

歌此因思捧金液,露盘长庆汉皇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

瘴海寄双鱼,中宵达我居。

两行灯下泪,一纸岭南书。

地说炎蒸极,人称老病馀。

殷勤报贾傅,莫共酒杯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夜投丰德寺谒海上人

半夜中峰有磬声,偶逢樵者问山名。

上方月晓闻僧语,下路林疏见客行。

野鹤巢边松最老,毒龙潜处水偏清。

愿得远公知姓字,焚香洗钵过浮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