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八)

本无戒持,何尝有破。方便为说,三世因果。

服饰炜然,王者之妃。前跪谛听,善思念之。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对龙眠居士所画十六大阿罗汉之一的赞颂。诗中以一种超脱世俗的视角,探讨了佛法中的重要概念——因果报应,以及修行者与世间关系的微妙平衡。

“本无戒持,何尝有破。”开篇即点明佛法的核心,强调真正的修行者并无固定的戒律束缚,因为内心的清净与觉悟才是根本,而非外在形式的遵守。这种观点体现了佛教中“法无定法”的思想,即真正的法理不拘泥于形式,而是内在的悟性与实践。

“方便为说,三世因果。”接着阐述了佛法的传播方式和因果律的重要性。通过方便的方法,即灵活多变的教化手段,向众生宣讲三世因果的道理。三世因果指的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间的因果关系,强调一切行为都有其相应的后果,无论是善行还是恶行,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空中得到相应的回报。

“服饰炜然,王者之妃。”这一句描绘了阿罗汉的形象,虽身着华丽的服饰,但并非世俗意义上的王妃,而是象征着修行者的内在光芒与智慧。服饰在这里不仅是外在的装饰,更是内在精神的体现,暗示了阿罗汉不仅在修行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而且在人格魅力上也超越了凡俗。

“前跪谛听,善思念之。”最后两句描述了听众的态度,他们恭敬地跪下,全神贯注地倾听阿罗汉的教诲,并深思其中的智慧。这不仅表现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尊重,也体现了修行者与信徒之间深厚的精神联系,以及佛法对人心灵的深刻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阿罗汉形象的描绘和对佛法核心概念的阐述,展现了佛教中关于因果、修行与智慧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高尚人格和精神追求的赞美。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九)

龙鱼秘怪,各有佛性。散花投经,出没游泳。

具大悲心,平等施之。往因妙力,人天之资。

形式: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十)

长松森然,虬枝拂天。支颐据木,仰睇玄猿。

竹树之间,方虚禅座。我欲摄衣,往补其处。

形式: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十一)

宴坐便安,支颐握拳。一念不波,灵台湛然。

婉彼胎禽,就掌取食。了无惊猜,驯承恩力。

形式: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十二)

敷座亲密,便于笑语。怀抱之适,怡然相顾。

沥彼瓶液,注于掌中。普润四大,一滴之功。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