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十一)

宴坐便安,支颐握拳。一念不波,灵台湛然。

婉彼胎禽,就掌取食。了无惊猜,驯承恩力。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通过“宴坐便安,支颐握拳”这一开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以“一念不波,灵台湛然”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清明,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喧嚣的世界之中。

接着,“婉彼胎禽,就掌取食”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人比作温顺的鸟儿,形象地展示了在高人或圣者的庇护下,人们能够安心生活,无需担忧。而“了无惊猜,驯承恩力”则表达了在这种环境下,人们与自然、与他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没有猜疑与恐惧,只有感恩与顺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理想状态下的生活场景的描绘,传达了对内心平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它不仅赞美了龙眠居士所画的十六大阿罗汉,更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十二)

敷座亲密,便于笑语。怀抱之适,怡然相顾。

沥彼瓶液,注于掌中。普润四大,一滴之功。

形式: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十三)

俯身说法,未能忘言。无量妙义,见于指端。

童子茗供,竹间治具。涤烦消渴,惟此之故。

形式: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十四)

麌麌群鹿,出于岩端。植杖倚松,寓目纵观。

风度凝然,万法皆了。去发留髭,岂无所表。

形式: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十五)

适从何来,游历于此。大空斓斑,负经以侍。

有伟衣冠,山川之神。旌麾戈甲,其从如云。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