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的《至后》。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才华与境遇的反思。
首联“故国一阳后,幽栖三载馀”,点明了时间背景,诗人经历了冬去春来的一年之后,回顾自己在幽静之地隐居已有三年之久。这里运用了“一阳”这一节气概念,既指自然界的更迭,也暗喻人生的轮回。
颔联“尊前鳞运改,镜里宦情疏”,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转变。在酒宴前,他感觉到时光流转,自己的心境和官场情感都发生了变化。这里的“鳞运改”可能借用了鱼鳞随波逐流的意象,象征着世事无常;“镜里宦情疏”则通过镜子映照出的自己,表达了对官场情感逐渐淡薄的感慨。
颈联“荣达随宾戏,文章愧子虚”,反映了诗人对自身成就与理想之间的对比。他将“荣达”与“宾戏”并提,暗示了追求功名的虚幻与短暂,而“文章愧子虚”则表达了对自己创作成就的自我反省,认为自己的作品或许只是徒有其表,缺乏实质性的价值。
尾联“河阳惟有拙,岂敢叹閒居”,以河阳(古代地名)为典故,自谦自己只有拙朴之才,不敢抱怨隐居的生活。这里既有对自身才能的谦逊评价,也有对平静生活的满足与认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功名与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