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唐询华亭十咏(其三)吴王猎场

孙氏保泽国,上马操金戈。

获禽非其志,岂必施虞罗。

霸气凌秋旻,精采一何多。

俯仰迹已陈,禾麻被平坡。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吴王在华亭狩猎的场景,展现了浓厚的历史氛围与生动的画面感。诗中“孙氏保泽国”开篇点明地点,暗示了历史背景,孙氏可能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孙权,他曾在这一带建立过自己的领地。接着“上马操金戈”描绘了吴王骑马持戈准备狩猎的英勇姿态。

“获禽非其志,岂必施虞罗”两句则表达了狩猎并非吴王真正的追求,他或许更注重的是权力与威严的展示,而非单纯的捕猎。这里的“虞罗”是古代用来捕捉鸟兽的工具,诗人通过对比,暗示了吴王的狩猎行为可能更多出于象征意义而非实际需求。

“霸气凌秋旻,精采一何多”进一步渲染了吴王的气势与风采,秋季的天空下,他的威严与活力显得尤为突出。“霸气”不仅指出了吴王的雄心壮志,也暗含了他对权力的渴望与掌控力。“精采一何多”则赞美了吴王的气度与魅力,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与活力。

最后,“俯仰迹已陈,禾麻被平坡”以景结情,将目光转向了广阔的平原,那里曾经留下了吴王狩猎的痕迹,如今却是一片丰收的景象,禾麻覆盖了山坡,寓意着这片土地在吴王的治理下得到了繁荣与发展。这种从历史到现实的转换,既是对吴王功绩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后世统治者的一种启示,即治理国家不仅要展现个人的雄心与能力,更要关注民生,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古代帝王的雄姿与治国理念,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与社会发展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4)

王艮(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追和唐询华亭十咏(其四)柘湖

湖瞰平林外,波摇断崖滨。

柘山应孕秀,秦女乃能神。

剪纸徼灵贶,乘槎觅要津。

渡头风正恶,愁杀采菱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追和唐询华亭十咏(其五)秦皇驰道

秦皇混六合,荒诞殄厥修。

求仙望蓬莱,驱车乃东游。

道毙杂鲍鱼,腥风夕弥留。

徐福竟不还,何处营丹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追和唐询华亭十咏(其六)陆瑁养鱼池

华亭郭西偏,云是陆瑁居。

宅墓了不存,况此池中鱼。

纤鳞依藻荇,采取无复馀。

皇风反淳古,数罟或可除。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追和唐询华亭十咏(其七)华亭谷

邈邈华亭谷,远带松江流。

亦有赏心人,于焉放扁舟。

风将綵帆举,身与元气浮。

拍手招鸱夷,傲睨三千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