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俞德邻所作的《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积二十首》中的第一首。俞德邻以陶渊明(靖节先生)的风格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世路日已迫”,诗人感叹于世道的紧迫与复杂,暗示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接着,“吾行将安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感,似乎在寻找一个可以避世的地方。
“醉乡无畔岸,俗似太古时”两句,诗人借用了“醉乡”这一概念,表达了逃避现实、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这里的“醉乡”不仅指物理上的醉酒之地,更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脱。同时,通过对比“俗似太古时”,诗人表达了对现代社会风气的不满,希望回到一个更加淳朴、简单的生活状态。
“一廛昔愿受,或者当在兹”两句,诗人回顾过去曾经有的愿望,或许现在就是实现这些愿望的地方。这里“一廛”指的是一个小住所或居所,表达了诗人对于安定生活的渴望。
“在兹竟卜筑,何为复狐疑”则是诗人对自己决定在此定居的坚定,以及对之前的犹豫不决感到后悔。他决心不再犹豫,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
最后,“但得酒杯在,无螯还可持”两句,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转变。即使没有螃蟹(螯),只要有酒杯在手,就能享受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简单快乐生活的追求和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最终的释然和满足。俞德邻以陶渊明式的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在复杂世事中寻求心灵栖息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