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积二十首(其一)

世路日已迫,吾行将安之。

醉乡无畔岸,俗似太古时。

一廛昔愿受,或者当在兹。

在兹竟卜筑,何为复狐疑。

但得酒杯在,无螯还可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俞德邻所作的《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积二十首》中的第一首。俞德邻以陶渊明(靖节先生)的风格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世路日已迫”,诗人感叹于世道的紧迫与复杂,暗示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接着,“吾行将安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感,似乎在寻找一个可以避世的地方。

“醉乡无畔岸,俗似太古时”两句,诗人借用了“醉乡”这一概念,表达了逃避现实、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这里的“醉乡”不仅指物理上的醉酒之地,更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脱。同时,通过对比“俗似太古时”,诗人表达了对现代社会风气的不满,希望回到一个更加淳朴、简单的生活状态。

“一廛昔愿受,或者当在兹”两句,诗人回顾过去曾经有的愿望,或许现在就是实现这些愿望的地方。这里“一廛”指的是一个小住所或居所,表达了诗人对于安定生活的渴望。

“在兹竟卜筑,何为复狐疑”则是诗人对自己决定在此定居的坚定,以及对之前的犹豫不决感到后悔。他决心不再犹豫,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

最后,“但得酒杯在,无螯还可持”两句,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转变。即使没有螃蟹(螯),只要有酒杯在手,就能享受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简单快乐生活的追求和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最终的释然和满足。俞德邻以陶渊明式的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在复杂世事中寻求心灵栖息地的旅程。

收录诗词(382)

俞德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 籍贯:自号太玉山
  • 生卒年:1232~1293

相关古诗词

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积二十首(其二)

鼓刀战牧野,采薇饿西山。

出处各有意,喋喋俱空言。

不如得美酒,一醉终馀年。

贤愚死则已,死去知谁传。

形式: 古风

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积二十首(其三)

嗜酒有何好,酒酣见真情。

忍断杯中物,而留身后名。

名誉外物尔,醉乃得此生。

神完气不慑,坠车终莫惊。

何必事轻举,崆峒师广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积二十首(其四)

饵香鱼深逝,弋篡鸿高飞。

商皓虽寂寞,幸免坑焚悲。

云何客卿辈,逐去还依依。

一朝叹黄犬,骨肉异所归。

贵盛能有几,转盼倏已衰。

衰荣苟如此,得酒无相违。

形式: 古风

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积二十首(其五)

山林厌岑寂,城市嗟庳諠。

醉乡有佳趣,其地幽且偏。

清商叩前林,白云依远山。

渔樵二三子,朝暮相往还。

举酒坐争席,亦复多至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