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出剡篇章入洛文,无人细读叹俱焚。
莫辞秉笏随红旆,便好携家住白云。
过水象浮蛮境见,隔江猿叫汉州闻。
高谈阔略陈从事,盟誓边庭壮我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的《送友罢举赴边职》,其中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朋友未来的祝福和期望。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对边塞生活的向往和对军旅生涯的自豪。
首句“出剡篇章入洛文,无人细读叹俱焚”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作品无人赏识的哀伤,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文学界的不易,甚至是悲凉的情绪。这里的“出剡篇章”,指的是从南方的剡溪带来文章,而“入洛文”则是进入洛阳的文学圈子,但这些努力都未能获得认可,只得哀叹自己的作品如同焚毁。
接着,“莫辞秉笏随红旆,便好携家住白云。”诗人似乎放弃了对世俗成功的追求,转而倾向于接受现实,跟随军队生活,并且决定带着家庭去边塞地区居住在“白云”之中,这里的“白云”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环境,也隐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状态。
在接下来的两句,“过水象浮蛮境见,隔江猿叫汉州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边塞生活的新奇感受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这里的“过水象”指的是渡过水域,进入蛮族地区,“隔江猿叫汉州闻”则是说在江的另一侧,有猿鹤的叫声传来,甚至远及汉州都能听见,这些生动的景物描写增添了诗歌的意境。
最后两句“高谈阔略陈从事,盟誓边庭壮我军。”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和期望。这里的“高谈”指的是高远的志向,“阔略”则是广阔而深远的谋划,而“陈从事”则是在叙述往昔之事,借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勇气。紧接着,“盟誓边庭壮我军”则表明诗人对朋友在边塞地区能够壮大我方军队的信心,这里的“盟誓”强调了坚定的承诺。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送别之作,也映射出了诗人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不详
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晚唐诗人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南朝献晋史,东蜀瞰巴楼。
长栈怀宫树,疏峰露剑州。
半空飞雪化,一道白云流。
若次江边邑,宗诗为遍搜。
秋思枕月卧潇湘,寄宿慈恩竹里房。
性急却于棋上慢,身闲未免药中忙。
休抛手网惊龙睡,曾挂头巾拂鸟行。
闻说石门君旧隐,寒峰溅瀑坏书堂。
从知东甸尉,铨注似恩除。
带土移嵩朮,和泉送尹鱼。
印床寒鹭宿,壁记醉僧书。
堂下诸昆在,无妨候起居。
云明天岭高,刺郡辍仙曹。
危栈窥猿顶,公庭埽鹤毛。
出军青壁罅,话道白眉毫。
远集歌谣客,州前泊几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