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王墓

何年遗此粤王墓,陈迹留传自先故。

累累三冢压荒山,古木寒烟暗行路。

忆昔祖父伯姑苏,北连齐楚陵强都。

自从鸱夷载西子,子孙运尽偿前逋。

三军散后东西走,穷无寄迹埋丘首。

安全发掘不可知,故号至今喧众口。

丘山华屋何足言,死名死利分污尊。

英雄自古无葬处,谁与遗臭留乾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粤王墓》,由宋末元初的诗人方一夔所作。诗中描绘了对粤王墓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何年遗此粤王墓”,以疑问开篇,引出对粤王墓来历的探寻。接着,“陈迹留传自先故”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尊重与怀念。接下来的“累累三冢压荒山,古木寒烟暗行路”两句,通过描绘墓地的景象,营造了一种苍凉而神秘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历史的深处。

“忆昔祖父伯姑苏,北连齐楚陵强都”两句,诗人回忆起过去的历史,联想到粤王与他的时代,以及与齐、楚等国的联系,展现了历史的广阔与深远。接下来的“自从鸱夷载西子,子孙运尽偿前逋”则引用了伍子胥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因果循环的理解。

“三军散后东西走,穷无寄迹埋丘首”两句,通过描述战争后的场景,反映了历史的残酷与变迁,同时也暗示了个人命运的无常。最后,“安全发掘不可知,故号至今喧众口”表达了对墓葬秘密的猜测与讨论,体现了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丘山华屋何足言,死名死利分污尊”两句,诗人反思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认为物质的财富与地位在死亡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强调了精神与道德的重要性。“英雄自古无葬处,谁与遗臭留乾坤”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英雄与平凡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历史评价标准的质疑。

整首诗通过对粤王墓及其背后历史故事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价值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语言凝练,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敬畏,也有对人生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李伯时明皇按乐图

开元天子方承平,年年十月游华清。

游龙烂簇五家锦,玉奴姊妹俱倾城。

太常旧谱看不足,斗鸡舞马浑粗俗。

霓裳一阕天上来,三郎自按新翻曲。

贺老琵琶先定场,都昙击鼓齐高张。

绣帽金童小垂手,堂上合奏甘伊凉。

胡儿大眼何曾见,来簉膝前双舞旋。

天颜有喜分塞酥,宫花衔出昭阳殿。

龙眠老手落贵家,忽入老眼凭叹嗟。

尚嫌却后欠二笔,不写渔阳鸣鼓挝。

人生欢乐如风影,自古极衰根极盛。

后来倘有曲江公,此图合作千秋镜。

形式: 古风

明妃曲

明妃去时载橐驼,金环珠络红锦靴。

燕支山北万蹄马,半夜剑槊锵横磨。

老胡须鼻极殊状,黄羊乳酪毡裘帐。

此生赋分逐飞走,一回坐起一惆怅。

当初自恃颜如花,不嫁比邻来天家。

掖庭咫尺隔万里,十年不复逢宫车。

画工不信能相误,一朝流落天涯去。

汉使年年去复来,长安不见低烟雾。

寒沙击面雁飞秋,手抱琵琶泪暗流。

上弦冷冷写妾苦,下弦切切写汉羞。

妾身生死何须道,汉人嫁我结和好。

曲终谁是知音人,断魂去作坟头草。

形式: 古风

太湖石狮子笔架

忆昔金仙去后遗双狻,化作双玉南海边。

洞庭山鬼逐不得,夜吼云根今几年。

先生曾作橘洲客,屡撼梧桐怖龙伯。

携归深山动光彩,黑貙缩爪罴藏迹。

烂烂眼有百步威,安眠不动镇书帷。

自惭四座无长物,烦护老颖书中□。

醉墨淋漓日千幅,毫端犹带湖光绿。

怜渠骏猛助奇怪,他日相从校天禄。

形式: 古风

文书再报六月朔日食

忆昔雨洗冬甲子,春来飞雪遍千里。

老农雪谶古相传,一番春雪一番水。

今年麦熟云成堆,并刀收敛疑寇来。

自从入梅不见雨,田间热气飞黄埃。

清台奏下邮传急,月蚀九分日蚀七。

昨宵搥鼓闹如雷,素娥凭怒面漆黑。

太阳室家怒相齧,东西不肯还宫阙。

天公不肯目偏盲,又传日蚀林钟月。

一笺夜拜东皇公,休作怪变惊儿童。

愿分阴阳作平等,五日一雨十日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