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九十)

恶趣甚茫茫,冥冥无日光。

人间八百岁,未抵半宵长。

此等诸痴子,论情甚可伤。

劝君求出离,认取法中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世间充满了无尽的苦难,黑暗没有阳光普照。
人间的寿命即使长达八百年,也不及一个夜晚漫长。
这些愚痴的人们,谈论情感真是令人悲痛。
我劝你寻求解脱,去认识佛法中的真正主宰。

注释

恶趣:苦难、痛苦的世界。
茫茫:无边无际。
冥冥:深沉昏暗。
日光:阳光。
八百岁:极言寿命之长。
半宵:半夜。
痴子:愚痴之人。
论情:谈论情感。
可伤:令人悲伤。
出离:超脱、解脱。
法中王:佛法中的最高智慧或主宰。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人世间苦难深刻感慨的诗句,通过对比天地长久与人类短暂生命的对比,强调了寻求解脱的重要性。开篇“恶趣甚茫茫,冥冥无日光”描绘了一种深沉而又迷离的苦难状态,没有一丝光明可循。这是佛教中的术语,指的是六道轮回中的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以及对应的人间苦难。

“人间八百岁,未抵半宵长”则通过数字的对比,突显了时间的相对性。即使是非常漫长的人类寿命,也只是夜晚短暂时光的一半,这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接着,“此等诸痴子,论情甚可伤”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执迷不悟、沉溺于痛苦中的众生深感悲悯。这里的“痴子”指的是未能觉悟、依旧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

最后,“劝君求出离,认取法中王”是诗人对那些还未觉醒者的劝告,希望他们能够寻找到解脱之道。这里的“法中王”很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正法或是佛法的至高无上,即通过佛法来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生命苦难深刻理解和对觉悟解脱的向往,是一篇融合了佛学思想与诗歌艺术的佳作。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九十一)

世有多解人,愚痴徒苦辛。

不求当来善,唯知造恶因。

五逆十恶辈,三毒以为亲。

一死入地狱,长如镇库银。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诗三百三首(其九十三)

天下几种人,论时色数有。

贾婆如许夫,黄老元无妇。

卫氏儿可怜,钟家女极丑。

渠若向西行,我便东边走。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诗三百三首(其九十六)

有人把椿树,唤作白栴檀。

学道多沙数,几个得泥丸。

弃金却担草,谩他亦自谩。

似聚砂一处,成团也大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一)

寻思少年日,游猎向平陵。

国使职非愿,神仙未足称。

联翩骑白马,喝兔放苍鹰。

不觉大流落,皤皤谁见矜。

形式: 古风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