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八禽言(其三)

布谷,布谷,东风林木。

农家三月尚夫徭,万顷未耕春草绿。

谷未浸,农未归,门前巳听催军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社会中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困苦,通过布谷鸟的叫声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农事的紧迫与战事的紧张。

首句“布谷,布谷,东风林木”以布谷鸟的叫声开篇,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同时也预示着农事的开始。布谷鸟的叫声在春风中回荡,充满了生机与希望,但紧接着的“东风林木”四字,又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似乎在暗示着春天的美好背后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忧伤。

“农家三月尚夫徭,万顷未耕春草绿”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农民的生活状态。三月正是农忙时节,但农民们却还要承担其他劳役(夫徭),无法专心于耕作。万顷田地尚未播种,而春草已绿,这不仅反映了农事的紧迫,也暗含了对农民辛勤付出却未能及时得到回报的同情。

接下来的“谷未浸,农未归,门前巳听催军储”三句,则将视角转向了战事。谷物还未成熟,农民还未从劳作中归来,而门外已经传来催促征集军粮的声音。这种冲突体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农民不仅要面对农事的压力,还要承受战争带来的负担,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压迫感。

整首诗通过布谷鸟的叫声、自然景象的变化以及社会现实的描述,深刻地反映了元代农民在动荡社会中的生存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收录诗词(33)

徐孜(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八禽言(其四)

缫丝,缫丝,声声空自闻。

无蚕无桑亦无柘,几载蚕妇閒青春。

大桑大柘供寨木,小桑小柘撨为薪。

鸣呼有声声劝谁,不如缄口深山深。

形式: 古风

闻八禽言(其五)

快掘,快掘,五更残月。江北江南,哭声未歇。

今日居人,明朝鬼客,不死刀兵则死疫。

苦更苦,愁更愁,战场几处平沙上,如山白骨无人收。

形式: 古风

闻八禽言(其六)

不如归,不如归,春风二三月,啼声声劝谁。

军中几处提戈客,父在江南子江北。

团栾骨肉正何如,马勒闻声思无极。

形式: 古风

闻八禽言(其七)

早栽早禾,炎夏又到春已过。

农家日日当夫役,廪乏仓虚何处积。

吁嗟禽鸟尚知时,要趁秋成迟不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