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方性夫同年见寄

礼经久颠庞,不绝仅如带。

诸儒共补葺,纷然莫酬对。

先生隐桐庐,议论有根蒂。

剑胸剔废滞,电眼烛幽晦。

齑盐二十年,时节忽已届。

声名塞天宇,笔舌翻清濑。

子美蓬莱宫,辉赫辄自怪。

文彩动人主,英风特飘洒。

清芬掩幽兰,四海共纫佩。

平生慕忠义,烂漫意常在。

坐阅诸公间,谁与论梗概。

著书逢休运,一洗穷愁债。

骎骎度骅骝,过都如历块。

嗟予强追蹑,常负跛鳖态。

虽登龙虎科,异调愧当代。

才高自激烈,无为逐时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的《次韵方性夫同年见寄》。诗中以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独特个性。

首先,诗的开头“礼经久颠庞,不绝仅如带”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礼经比作颠簸中的细线,既表现了礼制的脆弱,也暗示了其生命力的顽强。接着,“诸儒共补葺,纷然莫酬对”则描绘了众多学者共同努力修补礼制,但面对复杂问题却难以找到一致答案的情景。

接下来,“先生隐桐庐,议论有根蒂”赞扬了一位隐居在桐庐的先生,他的言论有着坚实的根基。通过“剑胸剔废滞,电眼烛幽晦”,进一步刻画了这位先生的智慧与洞察力,他能剔除陈旧的观念,照亮黑暗的角落。

“齑盐二十年,时节忽已届”描述了这位先生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了二十年,终于迎来了时机。随后,“声名塞天宇,笔舌翻清濑”赞美了他的名声传遍天下,他的文字如同清澈的水流,给人以清新之感。

“子美蓬莱宫,辉赫辄自怪”将诗人自己比作杜甫,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自信。接着,“文彩动人主,英风特飘洒”强调了诗人的作品能够吸引君主的注意,其英气飘洒。

“清芬掩幽兰,四海共纫佩”将诗人的名声比作兰花的香气,能够被四海之人共同佩戴,象征着广泛的影响。最后,“平生慕忠义,烂漫意常在”表达了诗人一生追求忠义的精神,其情感始终热烈。

“坐阅诸公间,谁与论梗概”则感叹于在众多公卿之间,无人能理解自己的深意。而“著书逢休运,一洗穷愁债”则表示在太平时期,诗人得以通过著作来抒发内心的忧愁。

“骎骎度骅骝,过都如历块”用骏马飞驰和穿越障碍来比喻诗人在文学道路上的迅速进步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嗟予强追蹑,常负跛鳖态”则表达了诗人虽然努力追赶,但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如同瘸腿的乌龟。

“虽登龙虎科,异调愧当代”表明诗人虽然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文学风格上却感到与当代不符。“才高自激烈,无为逐时辈”则强调了诗人的才华使得他不愿随波逐流,而是坚持自我。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场景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理想、道德、艺术的深刻思考和追求,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和感慨。

收录诗词(854)

王庭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施倅重阳日谢予送酒

东坡异时谈醉乡,怒骂嬉笑成文章。

其中广莫几万里,脱略礼法侔鸿荒。

初无爱憎与喜怒,岂有寒暑与炎凉。

后世乃与醉乡隔,糟粕始变鹅儿黄。

三杯危坐亦拱手,俨如冠剑侍君王。

渊明不饮时节改,霜风九月篱菊芳。

举头忽见南山翠,便觉逸气登羲皇。

挥毫落纸得佳句,流涎露顶庸何伤。

瓮下被缚乌足取,定无奚童携锦囊。

安用船头置百斛,又令口不离杯觞。

醉翁饮少辄已醉,胸中了了初不忘。

八仙脱醉尤可笑,骑马落井何其强。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题禾山萧秀才卧云庵

江南山尽头,气状颇英淑。

禾山倚天开,苍翠满林麓。

扶舆磅礴起,横断湘江曲。

中有隐君子,结屋在深谷。

未放云出山,蟠云卧幽独。

暮檐青泼眼,远霭寒山竹。

景色嘉有馀,幽人梦初熟。

起看柱础润,山前雨应足。

形式: 古风

题刘端礼步芳桥

桥上画栏低压水,青龙影落芙蕖底。

欲渡芙蕖望翠微,波面红云映屐齿。

洛浦清流古有神,罗袜凌波生暗尘。

东昏戏作锦地茵,金莲衬步如花人。

而今此事堕渺漭,但有荷花开荡漾。

试穿芒屩踏风烟,安用紫丝连步障。

形式: 古风

余弃官累年刘元弼作诗见勉次韵奉谢

我生寡结交,论议谁与质。

愤气不可蟠,龙蛇走郁律。

少年学奇字,费力弄纸笔。

不读五千卷,亦慕入此室。

腰间插櫑具,谈兵尤纵逸。

时方用巨人,顾我何品秩。

往年承平久,出师无纪律。

群盗尚纵横,岂但开边失。

皇威振海岱,戈甲耀霜日。

自可扫欃枪,掩耳惊雷疾。

故人起闾巷,宿昔登近密。

声焰动四方,风云生咤叱。

犬羊犹烂漫,氛气何时毕。

感公赠以言,欲往非俦匹。

此事恐不免,高卧安敢必。

形式: 古风 押[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