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七日霜

土床入夜气,骨冷火不温。

起视手种花,委仆墙篱根。

早霜才一夕,不缓须臾恩。

穷边无林柯,后凋谁与言。

柔条爱戕伐,悼惜同兰荪。

回忆故乡暖,万里伤征魂。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霜降之夜的凄凉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冷酷与生命的脆弱。

首句“土床入夜气,骨冷火不温”描绘了一幅夜晚寒冷的画面,土床在夜间散发出的寒气让人感到彻骨之冷,即便是火也无法驱散这份寒冷。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土床赋予了生命,使其仿佛具有感知寒冷的能力,形象地表现了夜晚的寒冷。

接着,“起视手种花,委仆墙篱根”描述了诗人起身查看自己亲手种植的花朵,却发现它们已经倒伏在墙角和篱笆的根部。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关注与爱护,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易逝。

“早霜才一夕,不缓须臾恩”则表达了对短暂而残酷的自然现象的感慨。早霜降临,仅仅一夜之间,就夺走了花朵的生命,没有给予它们足够的时间去适应或抵抗。这句诗揭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穷边无林柯,后凋谁与言”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在偏远之地,没有树木可以提供庇护,那些最后凋零的植物无人倾听其哀鸣。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忧虑,也隐含了对社会边缘群体命运的关注。

“柔条爱戕伐,悼惜同兰荪”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被无情摧残的痛惜之情。柔弱的枝条被无情地砍伐,如同悼念着兰花和香草一样,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破坏行为的谴责。

最后一句“回忆故乡暖,万里伤征魂”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回忆起温暖的故乡,心中充满了对远方征战者的思念和哀伤。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也寄托了对远离家乡、在外征战之人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生命脆弱性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5)

方式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护菊

盆菊瘦亦花,尺茎缀钱小。

荒地苦栽培,强说颜色好。

种从邻圃移,南阶溉昏晓。

八月藏户牖,扶护费探讨。

而胡傲霜姿,翻畏寒霜早。

人实累此花,使汝随边草。

形式: 古风

扫地

抱帚倚户立,寒风吹衣巾。

凌晨汲土井,洒扫庭陔尘。

扫尘不扫雪,留取寒意真。

弃帚出门望,边尘浩无垠。

俯视秽草积,仰见黄云昏。

放废敢晏安,劳力清心神。

强炼未死骨,涸水潜穷鳞。

家破散如雨,一仆随征轮。

偶效胼胝力,赪颜诩辛勤。

万里亲童奴,傲惰谁能嗔。

形式: 古风

采萱

晓起望术阡,萱花盈古道。

采萱欲忘忧,佩之转纷扰。

岂有壮士怀,听命寸茎草!

勿谓百年短,计日不为少。

忧更多于日,忽忽忧中老。

蕙茝化为茅,勿叹秋风早。

形式: 古风

蜀锦曲

蜀锦机长越罗短,绣出鸳鸯春水暖。

姊妹绮年俱遣嫁,空闺寂处兰膏卸。

女贞择对师孟光,依然操作纫兰攘。

藏有天孙五色线,鲜明巧夺云锦章,愿缝尧衣与舜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