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定风波·佛会》由清代词人李雯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禅意与情感交织的画面。
开篇“贝叶宣声动法筵”,以“贝叶”象征佛教经典,通过“声动法筵”展现了一场庄严的佛学讲经活动,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宁静的氛围。接着,“月华灯影照婵娟”,将自然之光与人工之光巧妙结合,映照出女子的美丽与神秘,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柔美与梦幻色彩。
“半是伤春眉黛敛”,通过女子敛眉的动作,暗示了她内心的哀愁与对春天逝去的感伤,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紧接着,“无限,泪珠常近粉痕边”,进一步深化了女子的情绪,泪珠与粉痕的对比,既展现了她的脆弱与美丽,也暗示了她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挣扎。
下半阙“七宝幡成红绶带”,以七宝幡和红绶带的装饰,象征着佛教仪式的庄重与华丽,同时也映射出女子在佛会中的角色与地位。接下来,“人在温柔、乡畔白云天”,描绘了女子置身于佛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景象,表达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总是玉人看不了。烦恼,楞伽无语静炉烟。”以“玉人”比喻女子,强调其高洁与美好,同时通过“烦恼”与“楞伽无语静炉烟”的对比,揭示了女子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面对烦恼时的平静与超脱。整首词在描绘女子情感的同时,也融入了佛教哲学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深邃而富有哲理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