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渐远闽中地更平,土风疏爽语言轻。
山浓不减嵩高翠,溪涨浑如洛浦声。
忽见槐花思举子,欲求萤火遗书生。
使君元是丈人行,回首铃斋空复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行走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开篇“渐远闽中地更平”,诗人通过对山川地理的描述,展现了自己离闽地愈发远去的地理变化,给人以开阔之感。“土风疏爽语言轻”,则是对当地民俗和语言习惯的一种赞美,表达了一种轻松自然的情怀。
接着,“山浓不减嵩高翠”一句,通过对比著名的嵩山,强调了眼前山色的浓郁而不减,这里的“嵩”字点明了山色之美,并且突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切感受。“溪涨浑如洛浦声”,则是借助洛河之声来形容溪水的流淌,既映衬出水声之美,也让读者联想到历史上的名川洛河。
“忽见槐花思举子”一句,诗人在旅途中偶遇槐花,不禁想起古代贤才举子之事,这里流露出一种怀旧的情感。接着,“欲求萤火遗书生”,则是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希望能像萤火一样,即使微小也能发光传承文化。
最后,“使君元是丈人行”一句,通过称呼“使君”来表明对方的地位或身份,同时点出使君过去的作为,是一种敬仰之情。结尾的“回首铃斋空复情”,则是在提到铃斋(可能指某个地点或者事件)时所产生的情感交织,表达了一种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观的描绘、文化知识的追求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是一首集多方面内容于一体的佳作。
不详
梅树飘香酒满杯,时危风景亦佳哉。
横筇有客挑钱去,重担谁家送米来。
云色可怜谈次改,年华不奈鬓边催。
萧郎及我亲书尺,珍赠霜纨费剪裁。
何处难忘酒,南州盗贼多。
黄巾方裂眦,白日敢持戈。
不见韩擒虎,宁闻马伏波。
此时无一盏,其奈客愁何。
人生有酒即佳辰,忽忽园林已暮春。
雨后落花浑帖砌,风前飞絮欲沾人。
我如放浪陶彭泽,公是风流贺季真。
伊水崧云在何处,旧衣犹有洛阳尘。
愧匪屠门嚼,且无金屈卮。
人生难得醉,我辈不须辞。
山迥云生谷,林空鸟并枝。
前溪天欲雪,为报戴逵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