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愁怀》由清代诗人张鹏翮所作,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对远方的思念。
首联“风烟万里路漫漫,泪滴征尘湿未干”,开篇即渲染出一种苍茫辽远的意境,诗人独自一人在漫长的路上行走,泪水滴落在满是尘土的路上,还未完全干涸,形象地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与内心的悲凉。
颔联“杜宇有魂啼夜月,王孙无梦到长滩”运用典故,杜宇,即杜鹃鸟,常在夜晚啼叫,象征着哀伤与离别;王孙,借指远离家乡的人,这里暗示诗人无法回到心中的故乡。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与历史人物的梦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深切思念以及难以实现的愿望。
颈联“端居自信清修好,涉历方知行路难”转而表达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与对现实的反思。他相信静心修养能带来内心的平静,但实际经历后才发现,人生之路充满了艰难险阻。这既是对个人经历的感慨,也是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尾联“愁对长江春水阔,石尤起处暮光寒”将情感推向高潮。面对宽阔的长江春水,诗人内心充满愁绪,而当暮色降临,江面的寒意更添了几分凄凉。这里的“石尤”可能指的是江中阻碍航行的礁石,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挑战。整首诗以景结情,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又略带悲凉的艺术氛围。
综上所述,《愁怀》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富有感染力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