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无用上人游中条

迢递中条寺,秋寻忘险途。

屐踪临水有,锡影入云无。

像阁分秦树,经窗见舜都。

我曾题壁处,闲看想踟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沿着蜿蜒的中条山道寻找寺庙,秋天的探访让我忘了险峻的路途。
木屐足迹踏过清澈水面,僧人的锡杖影子却消失在云端。
佛像阁楼映照着秦地的树木,诵经的窗户仿佛连接着舜帝的都城。
我曾在这里的墙壁上题诗,如今悠闲地凝视,心中充满感慨与徘徊。

注释

迢递:蜿蜒遥远。
中条寺:位于中条山的寺庙。
秋寻:秋季的探访。
险途:艰险的道路。
屐踪:木屐的足迹。
锡影:僧人锡杖的影子。
入云无:消失在云端。
像阁:佛像阁楼。
秦树:秦地特有的树木。
经窗:诵经的窗户。
舜都:古代舜帝的都城。
题壁:在墙上题写诗词。
闲看:悠闲地观看。
想踟蹰:回想时心生犹豫或怀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野所作的《送无用上人游中条》,描绘了送别友人无用上人前往中条山游览的情景。首句“迢递中条寺”展现出中条寺所在之地的遥远与幽深,暗示了旅程的艰辛。接着,“秋寻忘险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安全的关心,以及对秋日景色的欣赏,使得艰险之路似乎也变得不再重要。

“屐踪临水有,锡影入云无”通过描绘上人行踪的细节,如木屐踏过清泉,僧人的身影消失在云雾之间,展现了上人修行者的孤寂与神秘。接下来,“像阁分秦树,经窗见舜都”描绘了中条山中的景象,佛像阁楼与秦地古树相映,经窗透过的光线仿佛连通着远古的舜都,富有历史和文化气息。

最后两句“我曾题壁处,闲看想踟蹰”,诗人回忆自己曾经在寺壁上题诗的场景,想象着友人在此驻足沉思,不禁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往昔时光的回味。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生动,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山水寺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95)

魏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 字:仲先
  • 号:草堂居士
  • 籍贯:陕州陕县
  • 生卒年:960—1020

相关古诗词

送王专王衢之许下自维扬谒孙学士王舍人

蹇驴并跨引羸僮,两地迢迢谒至公。

才力互相鹦鹉敌,交情深与鹡鸰同。

薛能诗在僧楼上,张祜名题酒肆中。

到日知君寻赏处,醉吟还可继遗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王专李安赴举

同解约同歧,情怀独若为。

问愁离郡早,留恐到京迟。

岁晚催行计,时丰省举资。

前春浑化去,莫忘野人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王专推官赴任河中

声华籍籍祖风存,况佐风流谢使君。

健笔想无诗债负,漏卮应少酒知闻。

趣装剑懒从人借,谒庙香非为己焚。

好对前山思节俭,夷齐饿死舜耕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送王专著作之任犀浦

西山宰字选清强,东观修文辍佐郎。

濯锦江边趋郡府,浣花溪上问封疆。

半年讼必消民境,数月歌应彻帝乡。

百里旧闻风物好,公馀遥想入篇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