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其二)

九十日春都过了,寻常偶到江皋。

水容山态两相饶。草平天一色,风暖燕双高。

酒病厌厌何计那,飞红更送无聊。

莺声犹似耳边娇。难回巫峡梦,空恨武陵桃。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江边的景象,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无奈。"九十日春都过了"表明春天已经过去大半,即将结束,给人以时间易逝、岁月匆匆之感。而诗人却偶然来到江边,这种偶尔的行为似乎带有一丝逃避现实的意味。

"水容山态两相饶"中,“水容”指的是水面的风光,“山态”则是山的形态,两者相互映衬,美不胜收。这里的“饶”字有着丰富、优雅之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

"草平天一色,风暖燕双高"描绘了一幅草绿如茵、连天接地,天空则是一片清明,微风习习,燕子在空中翱翔的和谐图景。这里的“一色”强调了春日的宁静与单纯,而“双高”则传达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生动感觉。

接下来的"酒病厌厌何计那"表明诗人因饮酒而感到不适,心中充满了厌烦和无奈。"飞红更送无聊"可能是指春天的花瓣随风飘落,而诗人却对这种美景也感到一种空虚和无所事事。

"莺声犹似耳边娇"则描绘了莺鸟鸣叫的声音,如同在耳边轻柔地呢喃,给人以温暖之感。这里的“犹似”表达了一种模仿或类比,而“耳边娇”则强调了声音的细腻与亲切。

最后两句"难回巫峡梦,空恨武陵桃"中,“巫峡梦”可能是指诗人过去在巫峡的美好记忆,而现在却无法回到那个时光。"武陵桃"则是一种美丽而又带有哀艳色彩的事物,这里的“空恨”表达了一种无尽的遗憾和向往。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面对逝去不再的无奈与哀愁。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其一)

知有阆风花解语,从来只许传闻。

光明休咏汉宫新。拥身疑有月,衬步恨无云。

莫把金樽容易劝,坐来几度销魂。

不知仙骨在何人。好将千岁日,占断四时春。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二)景修席上再赋

难得今朝风日好,春光佳思平分。

虽然公子暗招魂。其如抬眼看,都是旧时痕。

酒到强寻欢日路,坐来谁为温存。

落花流水不堪论。何时弦上意,重为拂桐孙。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江东人得早梅,见约探题,且访梅所(其一)在,因携笺管,就赋花下

初破晓寒无限思,融融腊意全迷。

春工从此被人知。不随蜂蝶,长伴玉蟾低。

缥缈云间应好在,盈盈泪湿征衣。

背人偷拗向东枝。清香满袖,犹记画堂西。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一)登凌歊台感怀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

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

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