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州令叠韵/梁州令

田野闲来惯。睡起初惊晓燕。

樵青走挂小帘钩,南园昨夜,细雨红芳遍。

平芜一带烟光浅。过尽南归雁。江云渭树俱远。

凭阑送目空肠断。好景难常占。过眼韶华如箭。

莫教鶗鴂送韶华,多情杨柳,为把长条绊。

清尊满酌谁为伴。花下提壶劝。

何妨醉卧花底,愁容不上春风面。

形式: 词牌: 梁州令

翻译

在田野间闲适惯了,醒来时初见晨燕飞舞。
砍柴人忙乱中挂起帘钩,南园昨晚细雨过后,红花盛开满地。
平坦的草地笼罩着淡淡的烟霞,南归的大雁已飞过,江面与渭水边的树木都显得遥远。
倚着栏杆远眺,心中愁苦难以言表,美景虽好却不能长久拥有。
美好的时光如箭般流逝,不要让杜鹃鸟催促春天的离去,多情的柳树似乎要挽留春色。
举杯对月,无人共饮,只能在花下提壶劝慰自己。
不妨在花丛中醉倒,让愁容不显现在春风拂过的脸上。

注释

田野:乡村的田地。
闲来惯:习惯于悠闲自在。
晓燕:清晨的燕子。
南园:南方的园林。
细雨红芳:细雨中的红花。
遍:到处都是。
平芜:广阔的草地。
烟光浅:轻薄的雾气。
南归雁:从南方归来的雁群。
江云渭树:江面的云和渭水边的树。
凭阑:倚着栏杆。
肠断:心痛欲碎。
韶华:美好的时光。
鶗鴂:杜鹃鸟。
多情杨柳:深情的柳树。
长条:长长的柳枝。
清尊:清酒。
花下提壶:在花下饮酒。
醉卧花底:醉倒在花丛中。
春风面:春风拂过的脸庞。

鉴赏

这首宋词《梁州令·叠韵》是晁补之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感伤的田园春日画卷。诗人以闲适的田野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在清晨醒来,被燕子惊醒,注意到南园一夜细雨后红花盛开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接着,他借雁南归和江云渭树的意象,表达了时光流逝、人世遥远的感慨。

"平芜一带烟光浅",写出了春天早晨薄雾轻烟的朦胧之美,"过尽南归雁"则寓言着游子离乡的无奈。诗人倚栏远眺,心中愁绪难以自抑,感叹美景易逝,青春如箭般迅速消逝。他不愿让杜鹃鸟(鶗鴂)的啼声催促美好时光的流逝,希望杨柳能留住春色,但又明白这不过是痴心妄想。

词中“清尊满酌谁为伴”表达了孤独饮酒的情境,"花下提壶劝"则流露出借酒浇愁的寂寥,最后,“何妨醉卧花底,愁容不上春风面”更是传达出一种想要逃避现实,沉醉于春色中的逃避心理,试图以醉眠来抵挡人生的愁苦。

总的来说,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

炎天畏景。午漏那堪永。何苦相仍愁簿领。

短壑清溪牵兴。瑶台月下曾逢。何由却睹冰容。

一笑为驱烦暑,故人元是清风。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

寒风雁度。声向千门去。也到文闱校文处。

也到文君绣户。背灯解带惊魂。长安此夜秋声。

早是夜寒不寐,五更风雨无情。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对晚菊作

黄花过也。月酒何曾把。寒蝶多情爱潇洒。

晴日双双飞下。沈吟独倚朱阑。采芳贻向□边。

枕上醉排金靥,幽香付与谁怜。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渔家傲

渔家人言傲,城市未曾到。

生理自江湖,那知城市道。

晴日七八船,熙然在清川。

但见笑相属,不省歌何曲。

忽然四散归,远处沧洲微。

或云后车载,藏去无复在。

至老不曲躬,羊裘行泽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