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晚泊

扁舟泊处见云岑,晚色苍然在树森。

风景重催寒露下,月凉初照野烟深。

芙蓉入夜人俱醉,芦荻兼秋水自阴。

杯酒未能还作赋,将归何事惜登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舟中晚泊》由清代诗人王庭所作,描绘了舟泊晚景的宁静与深邃之美。

首句“扁舟泊处见云岑”,以“扁舟”起笔,点明了诗人所乘之舟的简朴与自在,而“见云岑”则暗示了泊船之处的山峦云雾缭绕,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晚色苍然在树森”一句,通过“晚色”和“树森”的描绘,展现了傍晚时分自然界的静谧与深沉,树木在暮色中显得更加茂密,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道屏障,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风景重催寒露下,月凉初照野烟深”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意境。寒露的降临不仅增添了季节的冷意,也使得景色更加清晰,而月光初照野烟,则将整个场景渲染得如同仙境一般,朦胧而又神秘。

“芙蓉入夜人俱醉,芦荻兼秋水自阴”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芙蓉”与“芦荻”两种植物,分别象征着夜晚的美丽与秋天的萧瑟,同时“俱醉”二字,既表达了对美景的陶醉,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沉思。

“杯酒未能还作赋,将归何事惜登临”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面对如此美景,诗人虽有创作的冲动,却因“未能还作赋”,流露出一丝遗憾;而“将归何事惜登临”,则表达了对眼前景象的留恋与不舍,以及对归途的思考与忧虑。

整体而言,《舟中晚泊》通过对舟泊晚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深思,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32)

王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疏林小雨日霏霏,尽处烟深断翠微。

湿鸟漫随风去重,残花自怪蝶来稀。

当窗蛛织看成网,侵几苔生渐作衣。

十载琴书摇落后,不嫌老病久相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夜泛

绿烟散夜川水明,扁舟荡漾秋风清。

长芦暗见萤火出,高树下过浮云轻。

两岸虫声听不彻,一梦故山归未成。

天涯老眼醉多白,中流棹歌非世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西楚霸王庙

雄图骓逝竟何支,盖世馀名尚系思。

视玦无成非失计,舣舟不渡自知时。

曾闻客泪沾遗像,岂有姬魂伴野祠。

欲吊一卮愁日暮,荒原草短细燐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闻顾若昔之讣有怀其人并感旧游

杉松寂寂掩黄昏,白骨西风哭野村。

塞雁自难传旧信,夜蛩何处语新魂。

文章半世终丘垄,啸傲平生剩酒樽。

后事只今遗稚幼,飘零书籍未堪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