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徒五苦辞(其七)

学仙行为急,奉戒制情心。

虚夷正气居,仙圣处相寻。

若不信法言,胡为栖山林。

大贤乐经戒,受之为身宝。

就学常苦晚,治身恨不早。

比当披幽迹,倏欻年已老。

执卷吸尔极,将更死痛恼。

吾故及弱龄,弃世以学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追求学仙之路的坚定决心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诗中充满了对修行、守戒和自我超越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首句“学仙行为急”,表达了主人公急于求道的心态,体现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渴望。接下来,“奉戒制情心”则点明了修行过程中对戒律的严格遵守,以及如何通过控制情感来净化心灵的过程。这种内心的修炼是通往仙界的必经之路。

“虚夷正气居,仙圣处相寻”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修行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一个充满正直、纯净之气的世界,仙人与圣者在此相遇。这不仅是一种对理想状态的向往,也是对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提升的追求。

“若不信法言,胡为栖山林”则提出了一个反问,强调了信仰与实践的重要性。在山林中隐居并非真正的修行,只有真正信奉并实践法言,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大贤乐经戒,受之为身宝”表明了高德之人乐于接受并遵循戒律,将其视为生命的宝贵财富。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也是对社会道德秩序的维护。

“就学常苦晚,治身恨不早”表达了对学习和修身晚开始的遗憾,以及对早些开始修行的渴望。这反映了人们普遍认为,越早开始追求真理和道德修养,就越能更好地把握生命的意义。

“比当披幽迹,倏欻年已老”则流露出对时间紧迫感的意识,提醒人们珍惜时光,抓紧时间进行修行。这里的“幽迹”可能指的是深奥的修行之道或隐秘的智慧。

“执卷吸尔极,将更死痛恼”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深入理解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过程中的艰辛和挑战。通过不断阅读和学习,个体试图克服困难,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最后,“吾故及弱龄,弃世以学道”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年轻时就开始追求道义和真理的重要性。这一观点鼓励人们从早年开始,积极地投身于自我提升和精神追求的旅程中。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追求学仙者的内心世界和修行历程,展现了对道德修养、精神追求以及时间紧迫感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关于个人修行的诗歌,也蕴含了对人生价值和追求的普遍反思。

收录诗词(706)

无名氏(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碧落空歌

妙哉元始道,大梵敷真文。

上开龙汉劫,焕烂光彩分。

三十二天书,五老赤字传。

垂慈度生死,郁勃吐祥云。

中有长命诀,植芽炼飞仙。

开函发玄奥,稽首生精勤。

仰思高灵降,乘气归三清。

形式: 古风

魔王歌章

梵行冠太罗,淳风抗玄纪。

无形有常存,观世翻然理。

屡践不终劫,探幽度生死。

三乘通便路,清虚无尘滓。

长夜对一魂,地狱五苦解。

剑树不摇条,刀上不伤体。

门有浩劫翁,地无夭年子。

今日庆斯会,诸天并欢喜。

不胜情欣悦,高唱稽首礼。

形式: 古风

第一欲界飞空之音

人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乐兮当人生门。

天道贵生鬼道贵终。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

形式: 古风

第二色界魔王之章

落落高照明气四骞,梵行诸天周回十方。

无量大神皆由我身,我有洞章万遍成仙。

仙道贵度鬼道相连,天地眇莽秽气氛氛。

三界乐兮过之常存,身入我界体入自然。

此时乐兮薄由我恩,龙汉荡荡何能别真。

我界难度故作洞文,变化飞空以试尔身。

成败懈退度者几人,笑而不度故为歌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