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登山访友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与对孤独生活的同情。
“扫云跻绝磴,倚竹破苍苔。”这两句生动地勾勒出登山的艰辛和自然景观。诗人以“扫云”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攀援山壁、越过云雾的情景,“跻绝磴”则透露出一丝险峻之感。而“倚竹破苍苔”中,竹影与苔痕交织,既是对环境细节的刻画,也隐喻着诗人在自然中的静谧与孤独。
“冻涩冰帘捲,尘侵佛阁摧。”这里则转向了寺庙内部的情形。“冻涩”二字传达了一种寒冷而坚硬的感觉,与“冰帘”相呼应,构成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尘侵佛阁摧”则表现出时间流逝与物态变迁的沧桑感。
“僧残无给侍,墨妙杂舆台。”这两句描绘了寺庙中僧人的生活状态和诗人对书法艺术的赞赏。诗中的“僧残”二字,令人感受到一份淡定与孤寂。而“墨妙杂舆台”则表明诗人对于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欣赏。
最后,“就使匆匆去,犹胜不一来。”这两句流露出一种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即便是匆忙离去,也比未曾到访更有价值,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聚散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寺庙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友情和艺术的赞美,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