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戒

每因斋戒断荤腥,渐觉尘劳染爱轻。

六贼定知无气色,三尸应恨少恩情。

酒魔降伏终须尽,诗债填还亦欲平。

从此始堪为弟子,竺乾师是古先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是一首反映个人修行和精神追求的诗作。诗人通过斋戒,即佛教中的清净饮食,不吃荤腥(指肉类)来表达自己远离世俗、净化心灵的决心。

“每因斋戒断荤腥,渐觉尘劳染爱轻”两句,描绘诗人由于持斋戒而逐渐摆脱尘世的繁杂和对物质欲望的依恋,这种精神状态让他感觉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心灵轻松。

“六贼定知无气色,三尸应恨少恩情”两句中,“六贼”通常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这里可能是比喻世间的诱惑和私欲。诗人认为这些引诱人的东西已经失去了吸引力,而“三尸”则是古代医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体内的三种有害物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不够清醒、被情感所累的反思。

“酒魔降伏终须尽,诗债填还亦欲平”两句中,“酒魔”比喻饮酒带来的诱惑和不良影响,而“诗债”则可能是指过去的文学创作中对酒的颂扬或自己曾经沉迷于诗酒生活所积累的情感负担。诗人表达了要完全克服这些诱惑并且弥补过错的决心。

最后两句,“从此始堪为弟子,竺乾师是古先生”,则表明诗人希望像古代修行者一样,以弟子的身份追随某位古圣先贤(“竺乾师”可能是一个虚构或隐喻的形象),开始自己的精神修炼之路。

整首诗通过斋戒这一行为,展现了诗人的自我反省和精神升华,是一篇融合了佛教思想与个人情感体验的作品。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斋戒满夜戏招梦得

纱笼灯下道场前,白日持斋夜坐禅。

无复更思身外事,未能全尽世间缘。

明朝又拟亲杯酒,今夕先闻理管弦。

方丈若能来问疾,不妨兼有散花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斋居

香火多相对,荤腥久不尝。

黄耆数匙粥,赤箭一瓯汤。

厚俸将何用,闲居不可忘。

明年官满后,拟买雪堆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旅次景空寺宿幽上人院

不与人境接,寺门开向山。

暮钟寒鸟聚,秋雨病僧闲。

月隐云树外,萤飞廊宇间。

幸投花界宿,暂得静心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晏坐闲吟

昔为京洛声华客,今作江湖潦倒翁。

意气销磨群动里,形骸变化百年中。

霜侵残鬓无多黑,酒伴衰颜只暂红。

愿学禅门非想定,千愁万念一时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