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春感十二首次王础尘(其十一)》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以“潮长潮消不辨门”开篇,描绘了自然界潮汐的规律性变化,暗示着世间万物虽有更替,但自然法则永恒不变的主题。接着,“域中唯有水轮尊”一句,将水轮比喻为自然界的主宰,强调了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和力量。
“乾坤万里通呼吸,日月双丸自吐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天地比作呼吸的生物,而日月则如同吞吐的丸子,生动地展现了宇宙运行的动态美。这种将宏观世界与微观现象相联系的手法,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岛近仙人多大药,州从神禹贡瑶琨”则转向对神秘岛屿和古代圣贤的想象,暗示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古代文明的敬仰。通过“大药”和“瑶琨”的描述,既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也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最后,“百川依旧朝宗在,谁信天南正气存”两句,以百川归海的景象象征着事物终归于统一,同时也表达了对正气长存的信念。这里的“天南正气”,既是对自然法则的肯定,也是对高尚道德品质的颂扬,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