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雠行

海东衡沙浮半洋,夹亘颇与崇明长。

鱼盐芦苇货攸聚,利启争夺循为常。

中有兼并两豪族,施恃其勇董恃强。

强之无厌勇乃袭,燔庐刮产威靡亢。

强衔所衄思报偿,舞波接战成刘戕。

县官移寇悚上吏,林侯未然筹且量,首先号召命不方。

老豪来归诉雠敌,不敢犯法畏有章。

区区蝼蚁尚顾命,拒死不免跷螳螂。

虽云馀类拥其子,局蹐秪为雠家防。

传讹乃烦两重宪,地隘岂足鹏轩昂。

魏公善镇殊不忙,陈公善料殊不扬。

台按臬监来颉颃,所在草木知风霜。

群僚从事亦济跄,如云翕翕星煌煌。

于时曜武势大张,海日照雪明殳斨。

五牙艨艟具三百,舣岸只待令乃翔。

诸公在抚不在剿,不教而杀谓不祥。

缘情究迹有可恤,驰文往喻开伥伥。

开诚布公明而光,援其所溺存其亡。

小大感泣皆奔降,纳兵纳船恐弗遑。

纤飙不动海帖帖,游氛一捲天苍苍。

坑之则肆未免祸,拯之且暇曾无伤。

天王圣明宰臣正,今日讵曰无姚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海雠行》描绘了一幅海上冲突与地方治理的画卷。诗中以海东衡沙为背景,讲述了当地豪族间的兼并争斗,其中两大家族因争夺利益而引发冲突。林侯作为地方官员,面对危机,冷静筹划,号召豪族团结对抗外敌,显示出他的智勇。诗中通过比喻,如“区区蝼蚁”、“鹏轩昂”等,形象地描述了各方势力的动态和局限。

诗人赞美了魏公和陈公的明智决策,以及各级官员的积极应对,展现了团结一致、威慑敌人的强大阵势。最后,通过“开诚布公”、“援溺存亡”的策略,成功化解了危机,使得“小大感泣皆奔降”,表达了对仁政的颂扬。

整首诗语言生动,情节紧凑,既展示了历史事件,又寓含了对社会治理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吴俗火葬

火葬坏吴俗,沿愚罔知教。

体魄轻父母,死即畀野燎。

何异炎人㱙,亦类仪渠烧。

古敛以周身,致虑防臭暴。

复棺益之椁,厚土事窆焘。

区区人子敬,郑重寓私孝。

燕师惨掘焚,齐人忾敌效。

子岂忍父母,炮烙曾无觉。

曹侯悯其弊,古训不可吊。

辟园号漏泽,丛瘗周四墺。

士庶尚有言,地局宁尽窖。

其言闻之公,击节叹且笑。

吴愚不聪明,耳目涂泥淖。

譬诸黔娄衾,不足我奚校。

我为名教惜,㰅埴聊盲导。

虐死苟无亲,逆生驯亦要。

勿谓一爝微,大恶由兹造。

形式: 古风

病起试酌

山尊得酒且高歌,百岁流光已半过。

病眼看书真处少,老怀追事谬时多。

发随落叶惊西候,门对清江惜逝波。

今古英雄同一尽,浮生不饮复如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蚤起

养拙藏衰结静窝,是非如海隔云萝。

面前雪影流头乱,空里虫丝碍眼多。

病女从人家落魄,老妻淹殡岁蹉跎。

虚怀昨夜当秋雨,恻恻萧萧两奈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理诗草

佚老馀生愿,失子末路悲。

不幸衰飒年,数畸遭祸奇。

独存朽无倚,如木去旁枝。

剩此破门户,力惫叹叵持。

屑屑衣食计,一一费心思。

思深气血耗,㾓痹引百肢。

多忘识虑浅,耳瞆目兼眵。

一旦一身内,有此众病滋。

所苦不敢诉,常畏老母知。

小孙蠢不学,次儿诞而痴。

后事不足观,百忧无一怡。

吾性无妄好,执善信不疑。

垂垂垂白乡,朝斯还夕斯。

高高冥冥者,何物顾相欺。

似我未蒙祜,及有菑害罹。

滚滚人海中,黑白何可劙。

口亦不能问,理亦不能推。

以死致度外,且活是便宜。

今日尽今日,明日岂可期。

亦复酌我酒,亦复吟我诗。

我诗无好语,稿苴从散遗。

儿在曾裒葺,今纸著泪糜。

抱患天地间,空言亦奚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