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皋楚山堂秋景两图绝妙二首(其一)

一鸥低飞落平湖,一鸥惊顾行烱如。

红衣脱尽莲蓬绿,翠盖凋残荷柄枯。

更有数蓬癯已老,无人折之欲倾倒。

陌上残红空自好,为谁点缀湖边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湖面上的一幅生动画面。首句“一鸥低飞落平湖”,以一只低飞的鸥鸟落在平静的湖面上起笔,营造出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接着,“一鸥惊顾行烱如”一句,通过鸥鸟之间的互动,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活力。

“红衣脱尽莲蓬绿,翠盖凋残荷柄枯”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将荷花的凋零与生命力的消逝描绘得淋漓尽致。“红衣脱尽”形象地表现了荷花花瓣的脱落,“莲蓬绿”则暗示了莲蓬的生长,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而“翠盖凋残荷柄枯”则进一步强调了荷花的衰败,荷叶的凋零与荷柄的枯萎,给人以深深的感慨。

“更有数蓬癯已老,无人折之欲倾倒”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湖中的几株老荷,它们虽然已经衰老,但仍坚守着自己的位置,不被外界轻易动摇。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也暗含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

最后,“陌上残红空自好,为谁点缀湖边草”两句,诗人将视角从湖面转向岸边,以“残红”与“点缀”形成对比,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惋惜,也是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这里的“为谁点缀湖边草”一句,更是引人深思,似乎在问:这美丽的景色,是为谁而存在?是为欣赏者,还是为自然界本身?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湖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的轮回,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颖皋楚山堂秋景两图绝妙二首(其二)

溪边两鸭自夫妇,生而能言似相语。

妇先浮波喜转顾,夫欲随之竟先去。

水际清蘋各占丛,风撼荷花已退红。

不见清香云锦段,空馀霜叶伴枯蓬。

形式: 古风

和李令祈雪分韵得麓字

何处軥辀叫云木,植杖松间逢白足。

一牛鸣地两禅丛,窗户青红照林麓。

江寒云怒相摹胡,雪意欲作先停蓄。

连空推下翻玉英,想见轩渠笑捧腹。

形式: 古风

和李班叔戏彩堂

李侯何以悦其亲,戏著彩衣觅梨枣。

闲骑竹马画堂前,慈颜一笑自忘老。

毛义捧檄难忘客,茆容杀鸡终得道。

爱公纯孝配古人,甚欲卜邻安井灶。

形式: 古风

送隆上人归长沙

湘中乐哉山水国,道人归去正秋色。

拭目重看云盖云,搓手新尝橘洲橘。

湘西幽居多故人,松下相逢应倚策。

开轩万顷鸭头青,睡起一声风月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