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灯下读武安君传》由清代诗人缪烜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白起的描绘,展现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与对人性的探讨。
开篇“白起小竖子,为秦开封疆”,以轻蔑的语气描述了白起作为秦国将领,开疆拓土的功绩,暗示其手段可能并不光明正大。接着“可怜三晋卒,如虎驱群羊”一句,将三晋士兵比作被猛虎驱赶的羊群,形象地描绘出战争中士兵的无助与牺牲,表达了对战争无辜牺牲者的同情。
“八十九万命,累累魂归乡”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惨烈,八十九万生命在战场上消逝,化为累累白骨,回归故乡。这不仅是对生命的悼念,也是对战争无情的控诉。
“彝陵至武陵,楚尸莫殚详”通过地点的转换,展现战争的范围之广,无数楚国士兵的尸体无法一一详尽记载,隐含了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和悲痛。
“一剑赐杜邮,人胡为之伤”提到白起在杜邮被赐死,这一句不仅是对白起命运的感慨,也反映了人们对战争发起者的反思,为何会有如此悲剧发生,人们为之感到悲伤。
最后,“若使再将军,天下罹其殃”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恶痛绝,如果白起再次成为将军,将会给天下带来更大的灾难。这不仅是对白起个人行为的批判,也是对战争本质的深刻揭示。
“不必应侯忌,神鬼咻昭王”则借神话传说中的神鬼之言,讽刺那些为了私欲发动战争的统治者,即使神鬼亦为之愤怒,昭示了战争的罪孽难以逃脱神明的审判。
“展卷恍血腥,阴风蔽烛光”以阅读时的场景描写,营造出一种压抑、恐怖的氛围,仿佛能感受到血腥与死亡的气息,烛光被阴风遮蔽,象征着战争的阴影笼罩一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对生命的摧残以及对人性的拷问,具有强烈的道德批判色彩和深刻的历史反思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