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我生安归指菰芦,美此积水来寄居。
循湾常记一枯树,到门犹隔千畦蔬。
子知吾居第几湖,枉用相存命肩舆。
舆中万态入诗眼,助子吟思清而姝。
寻常叩门客有几,自谓敝老真吾徒。
如何乘兴适相左,此段堪画谁能图?
街西道人微有须,湖壖居士皙且癯。
武昌城中悄来往,孤绝颇似双浮屠。
市人或指讶二子,何许流落行垂枯。
岂知阅世意皆倦,握手中有千欷歔。
斜街诸邻不可呼,存殁聚散痕欲无。
当时痴肠那复热,剩有世议穷揶揄。
明年计君决北向,与我暂合终当疏。
涪翁有语会记取,一面全应胜百书。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现代初年的郑孝胥所作,题为《答沈子培见访湖舍不遇》。诗人以湖边草屋为背景,描绘了自己隐居的生活状态和对友人来访的期待。他自嘲居住环境简陋,但湖景优美,足以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中提到的“积水”、“枯树”、“千畦蔬”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
诗人感叹世事变迁,访客稀少,与世隔绝,唯有与世人的误解和嘲笑相伴。他对朋友沈子培的来访充满期待,但遗憾的是未能相遇。最后,诗人提到次年将离开此地,暗示了离别之感,并引用“涪翁有语”,强调与朋友的一面之交胜过读百卷书的深沉情感。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湖舍生活和对友人来访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一面,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不详
槛外江涛风动天,梅酣阁暖又经年。
长愁可复知闲味,不饮那堪近酒边。
阅报终朝成抵几,收身上策祇求田。
善夫老去空摩杜,雪涕何从拜杜鹃?
岁阑人意苦难春,春入枝头最动人。
已借风霜成烂漫,那教桃杏比精神。
檐前索笑寒侵手,楼角寻诗雪满身。
欲识吴姬须秉烛,摇红影里定谁真。
浓香竟日绕房栊,绝爱横斜几簇红。
疏干自生画本外,真花宜著镜屏中。
春回小阁诗初就,暖入朱唇笛未终。
却恐先开还易落,从渠带醉倚霜风。
冷落诗人瘦不辞,风怀销尽费维持。
断桥流水相逢地,绝代朱颜一笑时。
梦到江南花艳艳,书来乡国树垂垂。
眼明正觉吴妆好,莫为微赪讶玉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