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晏

抚景岁云暮,山寒人境幽。

乱霞空布满,深松藏径修。

高低距百丈,回曲将三休。

登台观云变,倚树闻石流。

忽睹归鸟忘,岂为卒岁谋。

归鸟无所知,人心自绸缪。

人心不似鸟,似鸟何优游。

鸟若似人心,万物多欣忧。

石壁分鸠月,空林限鹿丘。

虽有桃花源,顾盼终夷犹。

所赖天地宽,川陵容老叟。

上有千仞梯,长啸高峰头。

下有九曲渊,汗漫乘轻舟。

相携三五辈,日出课西畴。

以此乐长年,人生当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山林的静谧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宁静,同时也融入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抚景岁云暮”,点明了时间背景,冬季的景色让人心生感慨。接着,“山寒人境幽”描绘了山林在寒冷中显得格外寂静,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接下来的几句“乱霞空布满,深松藏径修”,通过“乱霞”和“深松”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空灵又深邃的氛围。

“高低距百丈,回曲将三休”描述了山势的起伏和曲折,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壮美与复杂。诗人登上高台,观云变,倚树听石流,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感悟。

“忽睹归鸟忘,岂为卒岁谋”表达了诗人对归鸟的观察,以及对自身生活的反思,暗示了对简单生活和平静心境的向往。接下来,“归鸟无所知,人心自绸缪”则进一步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人心的复杂与自然的单纯形成鲜明对比。

“人心不似鸟,似鸟何优游”表达了对人心复杂性的感慨,而“鸟若似人心,万物多欣忧”则是对理想状态的向往,希望人心能像鸟儿一样自由无忧。最后,“石壁分鸠月,空林限鹿丘”描绘了夜晚的山林景象,给人以宁静与神秘的感受。

“虽有桃花源,顾盼终夷犹”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世界(桃花源)的向往,但又意识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所赖天地宽,川陵容老叟”则强调了大自然的包容性,即使在老年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

“上有千仞梯,长啸高峰头。下有九曲渊,汗漫乘轻舟”描绘了登山与泛舟的情景,象征着追求与释放的过程。最后,“相携三五辈,日出课西畴”描绘了一群人在田野劳作的画面,体现了和谐共处的生活场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人性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27)

释函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买花辞

买花莫买叶,买叶草离离。

花种从根来,枝叶相扶持。

叶堕花影稀,影稀风易吹。

风吹花不落,花落自有时。

落时非无花,花落子垂垂。

春来花复发,枝叶宁亏危。

枝叶信所天,非关花盛衰。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杂诗七首(其一)

南国有佳人,赋性慕芬芳。

一笑惑阳城,袅袅情不荒。

席帏竟长年,寸步规中堂。

引镜照斜领,容貌空自将。

曾许五陵少,十五宜归郎。

父母劝女行,为理嫁衣裳。

敛衽跪陈辞,愿终守雪霜。

讵不怀三星,绸缪焉足长。

毳褐亦可缝,稗秕亦可浆。

百岁将安之,予美耿中肠。

日月既云迈,苞稂乃见伤。

未逮衾与裯,揆谊终难忘。

吁嗟乎冽泉,掩涕归空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杂诗七首(其二)

噭噭云中雁,迢迢向南飞。

万里从沙漠,怆恻兴予悲。

所悲曷云谁,乃谓予中姨。

中姨同予生,亦复同操持。

许嫁不肯嫁,形与心相随。

忽闻良人殂,潸然泪横洟。

虽无琴瑟好,父母曾相期。

礼义发天性,此岂世俗知。

载鬼且张弧,今昔多然疑。

道路既阻修,魂魄竟长辞。

我非念骨肉,岂更为情痴。

落叶随风飘,故株终不移。

黄河亦易竭,水流难向西。

寒日沉东溟,濯魄乃逾辉。

桑榆盼初景,聊为一登台。

形式: 古风

杂诗七首(其三)

阿姨行第三,嫁郎好驰驱。

驰驱事中原,结客皆市屠。

所许多侯嬴,夷门几捐躯。

易水去悠悠,空惭剑术疏。

茕茕未亡人,截耳守志孤。

张罗岂不密,其如南山乌。

自古臣致君,节妇死故夫。

柏舟汎共姜,危楼坠绿珠。

委身各有道,生死良不诬。

我悲犹同生,志异行俱殊。

百年曾几时,精识当何如。

天地会终极,四气相乘除。

白骨弃黄泥,寸心观有无。

不见川上波,逍遥雁与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