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仲良伯良世立过访中林有僧同集(其一)

寻芳半在有无中,踏遍莎溪屐未穷。

到耳潮声烟际落,扑人花气鼻端浓。

鸟知狎客驯空砌,云学安禅绕定松。

坐久露台清啸起,水光和月上朣胧。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诗人与友人在中林僧舍相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交融。

首联“寻芳半在有无中,踏遍莎溪屐未穷”,开篇即以寻觅芳华的旅程起兴,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无论是真实的风景还是内心的感悟,都在探索与发现之中。诗人踏过莎溪,留下足迹,却始终觉得未曾抵达尽头,暗示了对美的无限向往和探索精神。

颔联“到耳潮声烟际落,扑人花气鼻端浓”,进一步描绘了视听嗅觉的丰富体验。潮声在远处回荡,仿佛从烟雾中传来,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而花香则直接扑面而来,浓郁至极,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这两句通过听觉与嗅觉的结合,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

颈联“鸟知狎客驯空砌,云学安禅绕定松”,转而描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鸟儿似乎懂得亲近客人,习性温顺,它们在空中轻盈地跳跃,增添了生活的乐趣;而白云则仿佛在学习禅修,围绕着松树缓缓飘动,象征着心灵的平静与自由。这一联巧妙地将动物与自然现象拟人化,赋予了它们情感与智慧,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敬畏。

尾联“坐久露台清啸起,水光和月上朣胧”,收束全诗,描绘了聚会结束时的景象。长时间的交谈后,清风徐来,露台上传来了悠扬的啸声,仿佛是对这次相聚的感慨与留恋;而此时,水面泛起了月光,朦胧而美丽,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浪漫的氛围。这一联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表达了诗人对这次相聚的珍视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暮春仲良伯良世立过访中林有僧同集(其二)

片石枝林景最悭,多缘癖懒卧林间。

径来看竹何妨入,偶尔逢僧未许还。

水剩矶头堪条砚,月赊台畔半笼山。

奚囊蜡屐从兹始,分付閒云莫掩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高仲良贻诗留别次答

七字投来珠满函,频思剖腹未云贪。

半窗红雨阶前坠,昨夜青灯榻畔谈。

山抱湿岚供稳睡,花啼晓露洗馀酣。

春光岂为游人驻,何事相逢说解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次和陈伯良过访

九十春光已半过,其如不饮负春何。

花容媚客偏能艳,酒盏逢欢恨未多。

寒逼蒳炉香易细,雨滋桐质调难和。

同君批抹閒风景,险思还将险韵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次和尹世立过访

春在林芳雨霭间,聊将澹酌消春閒。

盘空衲子挦蔬去,灶湿山童乞火还。

角韵何人诗骨隽,飞筹偏我酒肠悭。

茸茸细草沾游屐,踏破苍苔几径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