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进士马中锡吴淑游京师西山韵八首(其二)

绣幰朱轮驾晓风,青山行尽见离宫。

水通河汉浮天碧,云护蓬莱映日红。

千里关城临绝塞,万家园圃灌连筒。

登高作赋忘归去,薄暮才云马首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京城西山之游的壮丽画卷。首句“绣幰朱轮驾晓风”,以华美的车驾在晨风中穿行起笔,渲染出一种尊贵与雅致的氛围。接着,“青山行尽见离宫”一句,将视线从车驾转向远处的山峦,最终抵达皇家的离宫,展现了诗人游历的广阔视野和对皇家生活的想象。

“水通河汉浮天碧,云护蓬莱映日红”两句,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将水的流动与天空的浩瀚、云的轻盈与日的辉煌相结合,营造出一幅色彩斑斓、气势磅礴的画面。水仿佛连接着银河,天色湛蓝,云彩守护着传说中的蓬莱仙境,日光映照下呈现出一片火红,这种对比与融合,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千里关城临绝塞,万家园圃灌连筒”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千里之外的边关城市,与遥远的边塞相连,而无数的园林中,水流通过连筒灌溉,既体现了地域的辽阔,又展现了农耕文明的智慧与和谐。这一联不仅描绘了地理景观,也蕴含了对社会秩序与自然生态之间和谐共存的赞美。

最后,“登高作赋忘归去,薄暮才云马首东”表达了诗人沉浸于美景之中,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直到傍晚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是对自由与诗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与相聚时光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友情与相聚时光的珍视,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次进士马中锡吴淑游京师西山韵八首(其三)

访水寻山几日程,清明时节喜新晴。

太行天限幽并域,灵物人呼大小青。

花雨沾香迷蝶梦,松风鸣籁和泉声。

九重垂拱巡游少,已废前朝避暑亭。

形式: 七言律诗

次进士马中锡吴淑游京师西山韵八首(其四)

西山遥望日氤氲,矫矫东驰万马群。

固国已知天设险,为霖还赖石生云。

根盘钜野河流绕,势接诸陵王气殷。

闻道朋游多乐事,春风吹酒不成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次进士马中锡吴淑游京师西山韵八首(其五)

渺渺西湖映绿袍,相携临水试连鳌。

已教颍上居风下,未许杭州索价高。

波接玉河通御气,云流银浦见秋毫。

芙蓉万顷皆蒙泽,不信东风在杏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次进士马中锡吴淑游京师西山韵八首(其六)

琼林宴罢出瑶京,胜水佳山处处行。

乡使南归金帖寄,日华东上庆云横。

人间富贵春三月,天上中和乐九成。

自笑无媒林下客,白头犹未济文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