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岱(其二)

晨登千仞巅,佳气何氤氲。

天门射渴日,彩霞落纷纷。

元气自流转,不知昼夜分。

窈窕古英妃,飘飖紫绮裙。

天浆漱皓齿,玉色含微醺。

结成金芝盖,即是前峰云。

手持一方册,授以太始文。

回首隔霄汉,散失鸾鹤群。

璚箫去缥缈,余音不可闻。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徐咸清的《登岱(其二)》描绘了清晨登山所见的壮丽景象和仙人般的超凡体验。首句“晨登千仞巅”展现了诗人早起攀登泰山之巅的决心与豪情。接下来,“佳气何氤氲”描绘了山间弥漫的祥瑞之气,如仙境般神秘。

“天门射渴日,彩霞落纷纷”两句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太阳从天门升起,彩霞如雨般洒落,增添了画面的奇幻色彩。诗人感叹自然界的元气循环不息,“不知昼夜分”,流露出对天地造化的敬畏。

“窈窕古英妃,飘飖紫绮裙”借古仙子的形象,暗示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超脱世俗的美好向往。“天浆漱皓齿,玉色含微醺”则通过仙女饮天浆的细节,进一步渲染出仙界生活的宁静与圣洁。

“结成金芝盖,即是前峰云”象征着诗人登顶后的顿悟,感觉自己仿佛化身为云,与天地融为一体。最后,“手持一方册,授以太始文”寓意诗人接受上天赋予的智慧,而“回首隔霄汉,散失鸾鹤群”则表达了对尘世离别的淡淡哀愁,以及对仙界生活的留恋。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登山过程中的心灵净化与精神升华,既有自然景观的壮美,又融入了浓厚的道教文化元素。

收录诗词(5)

徐咸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岱(其三)

我往谢时辈,岱宗来攀跻。

身披紫绮裘,足蹑青云梯。

举日周宇内,祇觉群山低。

元气一分散,万象忽已迷。

长风袭衣裾,九夏寒凄凄。

惊雷足下起,细若婴儿蹄。

不觉骤雨过,倒景衔峰西。

缥缈紫金梁,屈挂垂天霓。

熟视不敢蹈,恐践仙人栖。

出有而人无,谁能测端倪。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登岱(其四)

前登日观峰,峰势高崔巍。

疑有扶桑枝,近拂天门隈。

天鸡叫一声,八荒忽洞开。

骤闻东溟底,奋出南山雷。

海霞荡金光,沸水煎蓬莱。

即知巨鳌骨,散作瀛洲灰。

澒洞长风吹,秦桥为崩摧。

沧波日清浅,仅复容渡杯。

五色何方云,拥护金银台。

昨传玉棺下,又葬王乔回。

乾坤空浩荡,万古无仙才。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京都篇用杜洗兵马韵

京都形势连关东,万方玉帛朝会同。

英灵社稷风云表,图籍山河指顾中。

耕凿从前忘帝力,干羽年来戢武功。

臣僚师济太和殿,天子恭默乾清宫。

径可垂裳阜民物,不须访道过崆峒。

玉门月静传烽色,铜柱天高洗瘴风。

受历应天才不小,祥符瑞箓古来少。

帷幄英谋布遐迩,庙堂德意沦深杳。

将校论丘转精锐,守令为官辄明了。

涸辙终应活鲋鱼,卑栖自合安穷鸟。

海岛无烦义士从,吴门不用愁肠绕。

六服苍茫鸿雁集,九天摇动星河晓。

此时世事谁禁当,非民非庶非侯王。

太平有象定难见,身纵贫贱犹康强。

驭众真看调六马,防民慎勿壅宣房。

腐儒寸心夙愚昧,杞人翘首忧穹苍。

缅怀区夏风尘息,想望天家筹画长。

放牛归马神功著,《击壤》歌衢景运昌。

梯航山海俱来贡,人民老死无迎送。

阊阖何时降绿图,滋液崇朝满银瓮。

群工谩议东封礼,太史好献南山颂。

处处鼓声村社饮,家家农器桑田种。

贤士虽虚傅野筑,哲王尚切商岩梦。

致君尧舜自有人,布衣末议成何用。

形式: 古风

秣陵秋日留别王茨庵

江南秋正好,江北人初别。

芦花满面飞,孤棹波中咽。

揾泪指归云,夕流帆影灭。

鱼鸟见留连,西风吹断绝。

苏李当此时,那能心不结。

形式: 排律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