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其二)

暂聚如萍,忽散似云,无可奈何。

向天涯海角,两行别泪,风前月下,一片离骚。

啼罢栖乌,望穷芳草,此恨与之谁较多。

昏黄后,对青灯感慨,白酒悲歌。梦中作梦知么。

忆往事落花流水呵。

更凭高□远,沈腰不瘦,怅今怀昔,潘鬓须皤。

去燕来鸿,寻梅问柳,寸念从他寒暑熬。

消魂处,但烟光缥渺,山色周遭。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暂时相聚如同浮萍,忽然分离又如云烟,无法挽留。
向着遥远的天边和大海,两行离别的眼泪,在风前月下,满心忧愁。
啼鸣完毕的乌鸦,望尽碧绿的芳草,这无尽的遗憾,谁能比我更多。
夜幕降临后,对着青灯独自感慨,借酒浇愁,梦中还在做着梦,你知道吗。
回忆过去,就像落花流水般流逝。
再登高远望,感叹岁月消磨,腰肢不再纤细,白发已添,潘岳般的容颜已老。
离去的燕子,归来的鸿雁,寻找梅花,询问柳树,心中的思念在寒暑中煎熬。
最令人销魂的是,只有烟雾缭绕的景色,和周围的山色。

注释

萍:比喻短暂的相聚。
云:比喻突然的分离。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
别泪:离别时的眼泪。
离骚:这里指离别的痛苦。
栖乌:栖息的乌鸦。
芳草:象征美好的事物或远方。
青灯:古时照明用的油灯。
潘鬓:形容人头发斑白。
去燕来鸿:比喻离别和重逢。
寻梅问柳:借景抒情,表达思念。
消魂:极度悲伤。
周遭:周围。

鉴赏

这首词以飘泊不定的人际关系和离别之情为主题,展现了词人内心的无奈与哀愁。"暂聚如萍,忽散似云"形象地描绘了相聚的短暂和分离的无常,如同浮萍和流云般无法把握。"天涯海角"和"风前月下"的景象,增添了离别的凄凉氛围,"啼罢栖乌,望穷芳草"则寓言了词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过去的追忆。

"昏黄后,对青灯感慨,白酒悲歌",在昏暗的灯光下,词人借酒浇愁,感叹人生的沧桑。"梦中作梦知么"一句,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忆往事落花流水呵",将过去比作流水般逝去,无法挽留。

"沈腰不瘦,潘鬓须皤"引用典故,暗示岁月无情,自己日渐衰老。"去燕来鸿,寻梅问柳"借物抒怀,表达对亲友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寸念从他寒暑熬",词人的心念随着季节变迁而煎熬,"消魂处,但烟光缥缈,山色周遭",最后以景结情,描绘出一片迷茫而凄美的画面,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总的来说,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对人生离合无常的深刻感受和对过去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134)

葛长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世称紫清先生。书法善篆、隶、草,其草书如龙蛇飞动;画艺特长竹石、人物,所画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于诗词,文词清亮高绝,其七绝诗《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所著《道德宝章》(又称《老子注》),文简辞古,玄奥绝伦,独树一帜,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他著作有《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等。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

  • 籍贯: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琼山县石山镇典读村)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其七)题罗浮山

且说罗浮,自从石洞,水帘以还。

是向时景泰,初来卓锡,旧家勾漏,曾此修丹。

药院空存,铁桥如故,上更有朱仙朝斗坛。

飞云顶,在石桥高处,杳霭之间。山前。拾得清闲。

也分我烟霞数亩宽。

自竹桥人去,青莲馥郁,柴门闭了,绿柳回环。

白酒初篘,清风徐至,有桃李时新饤几盘。

仙家好,这许多快活,做甚时官。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

乍雨还晴,似寒而暖,春事已深。

是妇鸠乳燕,说教鱼跃,豪蜂醉蝶,撩得莺吟。

斗茗分香,脱禅衣夹,回首清明上巳临。

芳菲处,在梨花金屋,杨柳琼林。如今。诗酒心襟。

对好景良辰似有妊。

念恨如芳草,知他多少,梦和飞絮,何处追寻。

病酒时光,困人天气,早有秋秧吐嫩针。

兰亭路,渐流觞曲水,修禊山阴。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四)

大丈夫儿,冰肝玉胆,砺山带河。

算此身此世,无过驹隙,一名一利,未值鸿毛。

相府如潭,侯门似海,那得烟霄尔许高。

当初我,是乘云御气,几百千遭。此生勋业无多。

也手种梅花三百窠。

又底曾嗅著,庙堂钟鼎,底曾拈得,帷幄弓刀。

玉帝遥知,金书何晚,时有鹤鸣于九皋。

如今且,向风前浪舞,月下高歌。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

吹面无寒,沾衣不湿,岂不快哉。

正杏花雨嫩,红飞香砌,柳枝风软,绿映芳台。

燕似谈禅,莺如演史,犹有海棠连夜开。

清明也,尚阴晴莫准,蜂蝶休猜。朝来。应问苍苔。

甚几日都成锦绣堆。

念四方宾友,不堪渭树,一年春事,已属庭槐。

宿酒难醒,多情易老,争奈传杯不放杯。

如何好,看秋千戏剧,蹴鞠恢谐。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