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使君

始听歌来暮,还闻说去思。

但知忧国计,那肯问家为。

跨竹儿童集,携书父子随。

谢城攀恋处,争作画图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起初在傍晚听到歌声,又听说有人谈论离别之情。
只知道忧虑国家大事,哪里肯关心家中的琐事。
孩子们跨过竹林聚集,父子们手捧书籍相伴而行。
在谢城依依不舍的地方,争相描绘成画作以作纪念。

注释

始:开始。
听:听见。
歌:歌曲。
暮:傍晚。
闻:听说。
去思:离别之情。
忧:忧虑。
国计:国家大事。
那肯:哪里肯。
问家为:关心家事。
跨竹:跨过竹林。
儿童集:孩子们聚集。
携书:手捧书籍。
父子随:父子相伴。
谢城:某个地方。
攀恋:依恋。
画图披:描绘成画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宗放的《饯使君》,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展现出对使君深深的关怀和敬意。首句“始听歌来暮”描绘了傍晚时分,歌声渐起,似乎在为使君的离去举行送别仪式。接着,“还闻说去思”表达了人们对使君即将远行的思念之情。

“但知忧国计,那肯问家为”两句,诗人赞赏使君一心为国,不计个人家庭之事,显示出高尚的品格和责任感。接下来,“跨竹儿童集,携书父子随”描绘了儿童和父辈们自发地聚集,带着书籍陪伴使君出行,画面温馨而感人,体现出民间对使君的敬仰和支持。

最后一句“谢城攀恋处,争作画图披”,写的是人们在使君即将离开的地方依依不舍,竞相将这感人的一幕记录下来,希望留存为永久的记忆。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使君的敬佩,也展现了民间百姓的情谊,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收录诗词(15)

林宗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北楼次韵

浮空紫翠扑层台,谢守吟窗一夜开。

云影四垂高捲□,□痕浑落浅胶杯。

红莲绿水嘉簪盍,白鸟孤云八句来。

缓□笙歌下楼去,凉州重听彻崔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宣州太守韵(其一)

双旌迎晓指林庐,五马逢辰政得舆。

西掖旧裁天子诏,名山今睹帝王书。

胸中霁月何明甚,笔底清风更穆如。

衮职还须补天手,徵黄那复更踌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宣州太守韵(其二)

肯将苛政削民庐,好把宽仁答乘舆。

襦裤剩誇今日富,春秋欣见有年书。

门施水薤何须尔,庭卧桁杨只晏如。

拟颂中和献天子,鲰生无语却踌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贺俞婺州除左史

报政天边美誉新,十行细札下严宸。

逢人政尔询司马,从俗何由借寇恂。

制胜万全端有道,折冲一点是精神。

向来鲁国多男子,此日朝家特用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