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离赠妹诗二首(其二)

穆穆令妹,有德有言。才丽汉班,明朗楚樊。

默识若记,下笔成篇。行显中闺,名播八蕃。

以兰之芳,以膏之明。永去骨肉,内充紫庭。

至情至念,惟父惟兄。悲其生离,泣下交颈。

桓山之鸟,四子同巢。将飞将散,悲鸣忉忉。

惟彼禽鸟,犹有号咷。况我同生,载忧载劳。

将离将别,置酒中堂。衔杯不饮,涕洟纵横。

会日何短,隔日何长。仰瞻曜灵,爱此寸光。

何以为赠,勉以列图。何以为诫,申以诗书。

去去在近,上下欷歔。含辞满胸,郁愤不舒。

燕燕之诗,伫立以泣。送尔涉涂,涕泗交集。

云往雨绝,瞻望弗及。延伫中衢,愊忆呜唈。

既乖既离,驰情仿佛。何寝不梦,何行不想。

静言永念,形留神往。优思成疚,结在精爽。

其思伊何,发言流泪。其疢伊何,寤寐惊悸。

咏尔文辞,玩尔手笔。执书当面,聊以永日。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深沉离别之情的古诗。开篇“穆穆令妹,有德有言”便设定了一种温馨而又带有些许命令口吻的情感基调,透露出作者对姊妹不仅有情感上的依赖,更有道德上的期望和尊重。在接下来的几句中,“才丽汉班,明朗楚樊”则描绘了姊妹才华横溢、聪慧过人的形象,而“默识若记,下笔成篇”则展示了她文采斐然,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出。这些句子构建了一种才情并茂的女性形象。

然而,诗歌随即转向离别之苦,“悲其生离,泣下交颈”中流露出的哀伤与不舍,是对姊妹之间深厚情感的展现。而“桓山之鸟,四子同巢。将飞将散,悲鸣忉忉”则通过自然景象增强了离别的情绪,使人读之忍不生哀。

诗中后半部分以“会日何短,隔日何长”为起点,更深入探讨了时间与情感的关系,以及相聚与分离对人的影响。特别是“仰瞻曜灵,爱此寸光”一句,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宝贵的时光和温馨的情感极尽赞美,也反映出一种珍惜每一次相见机会的心情。

整首诗以“静言永念,形留神往”结尾,这不仅是对姊妹离别之情的一种寄托,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共鸣。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传递了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那就是即使身处天涯,也能以心相连,以念为纽带。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篇极具古典韵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5)

左思(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 籍贯: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
  • 生卒年:约250~305

相关古诗词

大雅吟

堂堂太祖,渊弘其量。仁格宇宙,义风遐畅。

启土万里,志在翼亮。三分有二,周文是尚。

于穆武王,奕世载聪。钦明冲默,文思允恭。

武则不猛,化则时雍。庭有仪凤,郊有游龙。

启路千里,万国率从。荡清吴会,六合乃同。

百姓仰德,良史书功。超越三代,唐虞比踪。

形式: 四言诗

王昭君辞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

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形式: 古风

思归引

思归引。归河阳。假余翼鸿鹤高飞翔。经芒阜。

济河梁。望我旧馆心悦康。清渠激。鱼彷徨。

雁惊溯波群相将。终日周览乐无方。登云阁。

列姬姜。拊丝竹。叩宫商。宴华池。酌玉觞。

形式: 古风

思归叹

登城隅兮临长江。极望无涯兮思填胸。

鱼瀺灂兮鸟缤翻。泽雉游凫兮戏中园。

秋风厉兮鸿雁征。蟋蟀嘈嘈兮晨夜鸣。

落叶飘兮枯枝竦。百草零落兮覆畦垄。

时光逝兮年易尽。感彼岁暮兮怅自悯。

廓羁旅兮滞野都。愿御北风兮忽归徂。

惟金石兮幽且清。林郁茂兮芳卉盈。

玄泉流兮萦丘阜。阁馆萧寥兮荫丛柳。

吹长笛兮弹五弦。高歌凌云兮乐馀年。

舒篇卷兮与圣谈。释冕投绂兮希鼓聃。

超逍遥兮绝尘埃。福亦不至兮祸不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