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山斋先生易尚书

淳熙人物到嘉熙,听说山斋亦白髭。

文字尽传融水后,精神如战辟雍时。

灵椿终不争朝菌,蓍草惟堪养寿龟。

细嚼梅花看总义,只应姬老是相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淳熙年间的人物到了嘉熙年间,听说山中的书斋主人也已有了白胡须。
他的学问和精神都传承自融水之后,如同当年在辟雍讲学时那样充满活力。
灵椿树不会去与朝生暮死的菌类争斗,蓍草只适合用来滋养长寿的乌龟。
细细品味梅花,领悟其中深意,恐怕只有姬老这样的知己才能完全理解。

注释

淳熙:南宋孝宗淳熙年间。
嘉熙:南宋光宗嘉熙年间。
山斋:山中书斋。
白髭:白胡须。
文字:学问。
融水:古代学府名。
精神:学术精神。
辟雍:周代的大学。
灵椿:古树名,象征长寿。
朝菌:朝生暮死的菌类。
蓍草:古人占卜用的草。
寿龟:长寿的乌龟。
梅花:象征高洁。
总义:深层含义。
姬老:指知己姬某。
相知:知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山斋先生的赞美之情。诗中“淳熙人物到嘉熙,听说山斋亦白髭”两句,表达了时间流逝,朋友也逐渐老去的意境,同时传递了一种时代变迁、人事更新的感慨。“文字尽传融水后,精神如战辟雍时”则展示了山斋先生即便年岁增长,但其文学素养和精神状态依旧充满活力,如同古代贤者辟雍在战国时期仍展现出的英明。

“灵椿终不争朝菌,蓍草惟堪养寿龟”两句,通过对比灵芝(长生不老的象征)和朝菌(短暂的生命),以及蓍草(药用植物,可以延年益寿)与寿龟(长寿的象征)的比较,表达了诗人对于山斋先生品德高尚、清高脱俗的赞扬,同时也透露出了对友人健康长寿的祝愿。

“细嚼梅花看总义,只应姬老是相知”最后两句,则描写诗人在细细品味梅花的意境时,领悟到了山斋先生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这里的“细嚼梅花”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象征着对知识和智慧的深入咀嚼。而“只应姬老是相知”则表达了诗人与山斋先生之间情谊深厚,即便岁月流转,他们之间的友谊依旧坚固不移。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抒写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品德高尚、精神不老的赞美。

收录诗词(155)

乐雷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

  • 字:声远
  • 号:雪矶
  • 籍贯:湖南宁远
  • 生卒年: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

相关古诗词

谒张兵部时守临江新除湖南仓

东皇太一待新诗,共喜星槎溯楚涯。

父老尽将看鸑鷟,使君应不问狐狸。

江头芳杜催行色,境内甘棠有去思。

细读诏书搔短发,瓣香那识帝王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谒李梅亭

九拔鲸牙气贯虹,玉堂归只守文穷。

世无真魏扶吾道,人以乾淳望此翁。

大地精灵藏笔下,国家命脉寄山中。

缊袍羸驷崇仁路,正拟登门听击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雪峰寺

拟寻岣嵝看蟠螭,且解青鞋濯禹溪。

吊古犹疑九枝柏,谈禅且问一茎齑。

虎抓崖树供僧爨,猿摸廊碑认客题。

应接溪山无好句,满林空羡乱蝉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雪蓬见示送赵东岩巡部诗

皇华歌彻酒杯忙,泽畔骚翁送范滂。

琴带衡云弦索润,马餐湘茝辔丝香。

山中狸豹随吟旆,部内豺狼入按章。

却笑诗寒吟骨耸,愁看酬唱挟风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