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废观

青幛倚丹田,荒凉数百年。

犹知小山桂,尚识大罗天。

药败金炉火,苔昏玉女泉。

岁时无壁画,朝夕有阶烟。

花柳三春节,江山四望悬。

悠然出尘网,从此狎神仙。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青色的屏障倚靠在丹田,荒废了数百年。
还能认出那小小的山桂,还能记得那遥远的大罗天。
药草在金炉中烧尽,玉女泉上覆盖着青苔。
岁月流逝,没有壁画留存,只有早晚的台阶上缭绕着烟雾。
春天的花和夏天的柳,经历了三个春节,依然悬挂在那里。
我悠然地脱离尘世的束缚,从此可以亲近神仙。

注释

青幛:青色的屏障。
丹田:人体腹部中央。
荒凉:荒废、无人问津。
小山桂:指小山上的桂花,象征隐逸之物。
大罗天:道教中的仙境。
药败:药草烧尽。
玉女泉:传说中的仙泉。
壁画:墙壁上的绘画。
阶烟:台阶上的烟雾,可能指代岁月的痕迹。
花柳:泛指花草树木。
尘网:比喻世俗生活的束缚。
狎神仙:亲近神仙,超脱尘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意境。开篇“青幛倚丹田,荒凉数百年”立即营造出一片荒凉古旧的场景,“青幛”指的是青色的帐幕或布幔,这里用来形容古老废弃的建筑物,而“丹田”则可能是某种特定的地名或者象征性的存在,表示了一片被遗忘的地方。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出一份悠长的历史感和时间的沧桑。

紧接着,“犹知小山桂,尚识大罗天”表明尽管周围环境荒凉,但诗人依旧能够辨认出“小山”的桂树以及遥远的“大罗天”。这里的“小山桂”可能象征着自然界中顽强生长的事物,而“大罗天”则是对超凡脱俗境界的一种向往。

第三句“药败金炉火,苔昏玉女泉”更深化了这种意境。“药败”表明曾经用于煎药的器具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光泽,而“金炉火”则暗示着一种精致而微弱的生命力。接着,“苔昏玉女泉”则描绘了一种被青苔所覆盖、光线黯淡的泉水景象,给人以一股清幽脱俗之感。

“岁时无壁画,朝夕有阶烟”中,“岁时无壁画”可能暗示着时间流逝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朝夕有阶烟”则是对静谧晨昏景象的描绘,这里的“阶烟”很可能指的是清晨或傍晚时分台阶上升腾的雾气,增添了一份淡远之美。

接下来的“花柳三春节,江山四望悬”则是对自然界中生长周期的观察,以及对壮丽景色的一种赞叹。这里的“三春节”可能指的是春季的三个时段,而“江山四望悬”则形容了一种高瞰远眺、视野开阔的壮观。

最后,“悠然出尘网, 从此狎神仙”表达了诗人超脱凡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悠然”一词充满了自在闲适的情怀,而“从此狎神仙”则直接表达了诗人追求超凡脱俗,与神仙为伍的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荒凉古观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时间、历史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精神自由与永恒之境的向往。

收录诗词(34)

杨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 籍贯:弘农华阴(今属陕西)
  • 生卒年:650年-692年

相关古诗词

广溪峡

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

山路绕羊肠,江城镇鱼腹。

乔林百丈偃,飞水千寻瀑。

惊浪回高天,盘涡转深谷。

汉氏昔云季,中原争逐鹿。

天下有英雄,襄阳有龙伏。

常山集军旅,永安兴版筑。

池台忽已倾,邦家遽沦覆。

庸才若刘禅,忠佐为心腹。

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有所思

贱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

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

不掩嚬红楼,无论数绿钱。

相思明月夜,迢递白云天。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

西陵峡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

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

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巫峡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