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斋和七五兄次渊明止酒诗韵

知止良独艰,吾兄独安止。

不止郊园外,只止尘埃里。

脩为止至善,孝爱止为子。

眷言兄止之,得止以为喜。

至止内泓澄,非心止弗起。

止静有馀欢,止中得妙理。

勿谓止为难,止躬徒正己。

止乎吾未见,致知知止矣。

兄乎止孰似,兄止无端涘。

艮止视兼山,止斯千万祀。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以“止”为主题,探讨了“知止”的重要性与实践的难度。诗人薛季宣通过对比“不止”与“止”,展现了“止”的多重层面,包括道德修养、家庭责任、内心平静以及对知识的追求。

首先,“知止良独艰”,指出“知止”并非易事,需要深刻的洞察力和坚定的意志。接着,诗人以“吾兄独安止”为引,强调了兄长在实践“止”之道上的独特之处,暗示兄长在道德、家庭关系等方面达到了理想的境界。

“不止郊园外,只止尘埃里。”这两句通过对比“郊园外”的广阔与“尘埃里”的局限,表达了“止”的内涵不仅仅是外部行为的约束,更深入到内心的纯净与宁静。随后,“脩为止至善,孝爱止为子”进一步阐述了“止”在道德修养和家庭责任中的作用,强调了通过“止”达到至善和尽孝爱的重要性。

“眷言兄止之,得止以为喜。”表达了对兄长实践“止”的赞赏和喜悦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止”的价值认同。接下来,“至止内泓澄,非心止弗起”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清澈是实现“止”的关键,而非外在的行为。

“止静有馀欢,止中得妙理。”这两句总结了“止”的内在愉悦和深刻哲理,表明通过“止”可以达到心灵的满足和智慧的领悟。最后,“勿谓止为难,止躬徒正己。”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止”的难度而退缩,而是要通过自我修炼来实现“止”。

“止乎吾未见,致知知止矣。”表达了对“止”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认为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止”。最后,“兄乎止孰似,兄止无端涘。”赞美兄长在“止”的道路上无人能及,其成就不可估量,如同高山一般,历经千万年而不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止”的多维度探讨,不仅展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家庭责任的重要性,还强调了内心的平静、知识的追求以及自我修炼对于实现“止”的意义。

收录诗词(504)

薛季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艮斋先生,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 字:士龙
  • 号:艮斋
  • 籍贯: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
  • 生卒年:1134~1173

相关古诗词

重阳无菊

二九节重阳,高风振群木。

彼菊东篱下,金英粲清馥。

中有黄裳美,雅称清人服。

岁旱靡百草,芽檗渠能育。

冷淡登高会,怅望矧可复。

空酌茱萸酒,帽堕慵举目。

愧乏渊明流,诚为渊明缩。

借使渊明在,渊明更悽蹙。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九月犹煖梅桂有华

两雄不并时,丹芍彼春芳。

同仁乃一视,梅桂华秋旸。

梅固冰玉姿,桂不时世装。

永言异会遇,相从多异香。

琐屑辟寒金,磊落明夜光。

仙人姑射山,墨允期首阳。

神交际道义,语默何曾常。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患盗

盗赏自孤卿,布亡由令尹。

政刃可同形,杀人在同殒。

吾非古之徒,处世良不尽。

仁义一蘧庐,身心两矛盾。

坐使邑中民,嗷嗷困饥窘。

劫质与穿窬,公行载归稛。

道路视秦越,对此独何忍。

刑德叹谁施,茫洋空内悯。

仲尼有佳对,为发一笑辴。

形式: 古风 押[轸]韵

又和元可二篇(其一)

阳春倡者谁,欲和心已阑。

故乡渺千里,念之一辛酸。

人生足离合,岂在共盘餐。

胡然儿女情,苛留太无端。

焉得不系舟,使我怀抱宽。

信美非吾家,会且即所安。

后园桃李秋,芜径草木繁。

酒来辄竟醉,歌强难为欢。

风雨打寒食,枯河尽瀰漫。

故乏猜嫌累,谁能整其冠。

惟当适意尔,曷贵吕极官。

晋贤泣楚囚,卫女赋竹竿。

愿君悯羁思,所友路何曼。

归哉昔在陈,孔圣乏体胖。

幸非艰棘徒,亦复谢栾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