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师自岭南寄楞伽新疏并书赋答凡三首时大师以弘法罹难废东海禅席遣戍南荒(其三)

曲女城头沸若澜,尘丝撩乱欲齐难。

精神内敛摇双笔,儒墨中央掉一丸。

辨马雄心从古夜,证龟狂胆自今寒。

嗟嗟侯白衔枚去,赤帜凭师扬宝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憨山大师在困境中仍坚持弘法的精神。首句“曲女城头沸若澜”以波涛汹涌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大师所处环境的动荡与艰难。接着“尘丝撩乱欲齐难”则进一步渲染出环境的复杂与混乱,暗示了大师面临的挑战之多。

“精神内敛摇双笔,儒墨中央掉一丸”两句,通过“双笔”和“一丸”的对比,表现了大师在儒学与佛学之间的灵活运用,以及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坚定信念,继续书写佛法的执着精神。这里的“一丸”可能象征着大师对佛法的专注与精炼。

“辨马雄心从古夜,证龟狂胆自今寒”两句,运用了“辨马”和“证龟”的典故,表达了大师对真理的追求与坚守,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如同古夜辨马、今寒证龟般坚定不移。这里“辨马”可能指辨别真伪,“证龟”可能指验证真理或坚守原则。

最后,“嗟嗟侯白衔枚去,赤帜凭师扬宝坛”两句,以侯白(古代人物)衔枚而去的场景,与大师的处境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大师处境的同情与敬意。同时,“赤帜凭师扬宝坛”则寓意着大师虽身处逆境,但其弘扬佛法的精神如同旗帜般高扬,为后世留下宝贵的佛法宝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憨山大师在逆境中坚持弘法的描绘,展现了其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对其崇高人格的赞美与敬仰。

收录诗词(55)

法杲(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赵凡夫

嗟君长揖谢风尘,枯木寒厓是所亲。

薜荔成衣初变姓,桃花为路不通秦。

居山宁著炊烟断,作事无招野鹤嗔。

身寄白云心未稳,游丝飞絮亦侵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佳处亭望金山

迎风独倚最高台,漠漠平沙孤屿开。

短塔正如看水立,危峰争欲渡江来。

于时白浪千帆下,何处青天一鹤哀。

兴剧不知归路晚,淡烟斜日满蒿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山居诗(其五)

天中明月照芦扉,溪上凉风生葛衣。

倚树呼猿向溪立,纷纷松叶杖头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乐府杂曲(其二)

右手折新花,左手抛旧枝。

旧枝泣相诉,诉与新花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