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五首(其三)

群动夜已息,秋声适何从。

仰视天宇高,微云浩无踪。

明月在庭户,河汉上横从。

既莫知所始,何由究其终。

我独弦我琴,微风入疏桐。

写作清商调,感激意无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秋夜的观察和感受,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内省的情感。首句“群动夜已息”暗示了一片静谧,万物休憩,只有秋声在悄然响起。接着,“仰视天宇高,微云浩无踪”,诗人抬头望向星空,云彩稀疏,月光洒落庭院,银河横亘天际,营造出广阔而深远的宇宙画面。

诗人对于秋声的来源感到困惑,“既莫知所始,何由究其终”,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探索欲望,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的哲思,暗示着生命的起源和归宿难以捉摸。最后,诗人以个人的琴声和微风入桐的细节,寄托了自己内心的清冷与孤独,以及对音乐中蕴含的深深感慨,“写作清商调,感激意无穷”,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艺术表达情感的执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象和内心体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艺术的独特感悟,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79)

陈基(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

  • 字:敬初
  • 籍贯:台州临海(今属浙江)
  • 生卒年:1314-1370

相关古诗词

秋怀五首(其四)

昨日苦炎暑,端居厌烦渴。

手短河汉高,井深辘轳折。

此夕秋已清,一洗尘世热。

纨扇委深笥,轻罗换疏葛。

天运无停机,人生自悲悦。

急景一以迁,流芳遂衰歇。

洞庭生微波,明河湛初月。

落叶辞故枝,惊鸿亦飘忽。

为谢同心友,胡为久离别。

形式: 古风

通州

渡江潮始平,入港涛已落。

泊舟狼山下,远望通州郭。

前行二舍馀,四野何漠漠。

近郭三五家,惨澹带藜藿。

到州日亭午,馀暑秋更虐。

市井复喧嚣,民风杂南朔。

地虽江海裔,俗有鱼盐乐。

如何墟里间,生事复萧索。

原隰废不治,城邑靳可托。

良由兵兴久,羽檄日交错。

水陆飞刍粟,舟车互联络。

生者负戈矛,死者弃沟壑。

虽有老弱存,不足躬钱镈。

我军实王师,耕战宜并作。

惟仁能养民,惟善能去恶。

上官非不明,下吏或罔觉。

每观理乱原,愧乏匡济略。

抚事一兴慨,悲风动寥廓。

形式: 古风

如皋县

晓行过如皋,草露凄已白。

井邑无人烟,原野有秋色。

缁褐两三人,牢落徒四壁。

似讶官军至,拱立衢路侧。

伊昔淮海陬,土俗勤稼穑。

潟卤尽桑麻,闾阎皆货殖。

及兹值兵燹,道路分荆棘。

十室九逃亡,一顾三叹息。

王师重拯乱,主将加隐恻。

戒吏剪蒿莱,分曹理盐筴。

眷眷恤疮痍,迟迟历阡陌。

上天合助顺,九土期载辟。

白首忝戎行,临风增感激。

形式: 古风

海安

淮海水为利,转运有常程。

积渠如积金,守防如守城。

近闻渠堤坏,水决剧建瓴。

我军赖神速,戮力障颓倾。

旧防幸已复,新备亦宜兴。

古人重举众,日费千金并。

尅敌务因粮,足边资力耕。

矧兹淮甸间,沃野富吴荆。

草莱日加辟,馈饟岁弥增。

勿使土遗力,坐令储偫赢。

东南力可舒,根本计非轻。

欲弘中兴业,斯事力当行。

陋儒无长算,触物有深情。

冉冉趋畏涂,戚戚慎宵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