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疏影》由清代诗人李恰所作,描绘了春日里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开篇“东风轻薄”,以轻柔的春风为引子,渲染出一种细腻而略带感伤的氛围。“把名园处处,卷地吹落”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将名园中的花朵卷起,随风飘散的景象,暗含着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
接着,“怕上高楼,千点愁人,一片花飞减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似乎在高楼之上,面对满目的落花,心中涌起千丝万缕的愁绪,感叹一朵花的凋零,便意味着春天的一份消逝。
“杜鹃促送韶光去,欲驻景、恨无良药。”杜鹃鸟的啼鸣,常被视为春光将尽的象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然而,他意识到无法用药物留住时间,只能徒增遗憾。
“只凄凉、语燕重来,闯入水晶帘箔。”燕子归来,本是春天的标志,但在诗人眼中,这却成了更加凄凉的场景,因为它们闯入的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莫说当年韵事,怅风景不远,春梦如昨。”诗人回忆起往昔的美好时光,如今却只能在心中追忆,感叹美好的事物仿佛就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如同梦境一般虚幻。
“无处追寻,空对尊前,满眼绿云帘幕。”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只能对着酒杯,面对满眼的绿云帘幕,表达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丝丝纵有垂杨线,系不住,萍飘絮泊。”垂柳的枝条虽轻柔,却无法挽留随波逐流的浮萍和柳絮,暗示了诗人试图抓住时光的努力最终徒劳无功。
“但沈吟、排日芳醪,移就水边清酌。”在这样的思绪下,诗人选择饮酒自慰,将酒杯移到水边,借酒浇愁,寻求心灵的片刻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春光易逝、时光匆匆的感慨,以及在回忆与现实中挣扎的心境,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