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长安城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世的感慨。东风带来的细雨洗净了青山,使得千家门前的草色显得格外鲜活。这不仅是自然景色的生动刻画,也隐含着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家在梦中何日到"一句,透露出诗人对归家的迫切期盼。春天来临,江上的人们也开始活动,这里可能暗示了战争或动荡导致的离乱现状,人们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
接着,"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几句,则是对长安城郊春景的描写。川流蜿蜒于云雾之中,宫殿与城墙在斜阳下形成错落有致的轮廓。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精湛的艺术造诣,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心境。
最后两句"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则流露出诗人的感慨。"为儒"一词,可能指的是为士人或读书人。在乱世之中,他们常遭遇困难和不公。而"独将衰鬓客秦关"则是说诗人自己已经两鬓斑白,却还在秦关做着客居生活。这既表达了对时世的无奈,也流露出了个人生命旅途中的孤寂与苍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日长安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对士人困境的同情,以及个人的归属感缺失。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和社会感慨,是一首融合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优秀之作。
不详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玉勒聚如云,森森鸾鹤群。
据梧花罽接,沃盥石泉分。
华味惭初识,新声喜尽闻。
此山招老贱,敢不谢夫君。
愁听千家流水声,相思独向月中行。
侵阶暗草秋霜重,遍郭寒山夜月明。
连年客舍唯多病,数亩田园又废耕。
更送乘轺归上国,应怜贡禹未成名。
终夜寝衣冷,开门思曙光。
空阶一丛叶,华室四邻霜。
望阙觉天迥,忆山愁路荒。
途中一留滞,双鬓飒然苍。
不敢苦相留,明知不自由。
嚬眉乍欲语,敛笑又低头。
舞态兼些醉,歌声似带羞。
今朝总见也,只不解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