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横塘

浪痕经雨,鬓影吹寒,晓来无限萧瑟。

野色分桥,剪不断、溪山风物。

船系朱藤,路迷烟寺,远鸥浮没。

听疏钟断鼓,似近还遥,惊心事、伤羁客。

新醅旋压鹅黄,拚清愁在眼,酒病萦骨。

绣阁娇慵,争解说、短封传忆。念谁伴、涂妆绾结。

嚼蕊吹花弄秋色。

恨对南云,此时凄断,有何人知得。

形式: 词牌: 梦横塘

翻译

雨后的浪痕,寒风吹过鬓发,早晨的景象无比凄凉。
野外景色映照在桥上,溪山风景如画卷,剪不断的是那份深深的思绪。
小船系在红色的藤蔓上,道路迷失在烟雾缭绕的寺庙中,远处的鸥鸟时隐时现。
稀疏的钟声和断断续续的鼓声,听起来既近又远,让人心生惊悸,感伤于漂泊的旅人。
新酿的酒色泽鹅黄,尽管想借酒消愁,却愁绪缠身,侵蚀骨髓。
绣楼中的女子慵懒娇媚,争着述说短笺中的思念。她们想念谁,为谁打扮,挽起发髻。
品味花朵,欣赏秋色,却只能独自咀嚼心中的遗憾。
面对南方的云彩,此刻的悲伤无人能懂。

注释

浪痕:雨后留下的痕迹。
鬓影:鬓发在风中的影子。
萧瑟:形容冷落、凄凉。
野色:野外的景色。
剪不断:形容思绪纷繁。
鹅黄:淡黄色,形容新酒的颜色。
酒病:因饮酒过度而产生的不适。
涂妆:化妆。
嚼蕊吹花:品味花朵,形容细腻的情感。
凄断:极度悲伤,心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萧瑟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哀伤。开篇“浪痕经雨,鬓影吹寒”即设定了整首诗的氛围,雨后的湖面留下了波纹,头发在寒风中飘扬,给人以萧瑟之感。

接着,“野色分桥,剪不断、溪山风物”展示了秋天自然界的静谧与连绵,桥上的落叶与溪山相接,似乎无穷无尽。诗人通过“船系朱藤,路迷烟寺,远鸥浮没”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行走中的迷茫与孤独。

在后半部分,“听疏钟断鼓,似近还遥,惊心事、伤羁客”中,诗人通过钟声和鼓声的交织,传递出心中的忧虑和对远方的思念。随后的“新醅旋压鹅黄,拚清愁在眼,酒病萦骨”则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但愁绪依旧,酒意与秋色的交融,使得心中的哀愁更加深重。

最后,“绣阁娇慵,争解说、短封传忆。念谁伴、涂妆绾结”和“嚼蕊吹花弄秋色。恨对南云,此时凄断,有何人知得”则是诗人的独白,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不舍,以及面对天边的南云而生的无尽哀思。

整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切的孤寂与悲凉,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364)

刘一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号:太简居士
  •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078~1160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

相望吴楚。远信无凭据。欲倩春风吹泪去。

化作愁云恨雨。春应已到三吴。楚江日夜东徂。

惟有溯流鱼上,不知尺素来无。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眼儿媚

度岁经年两看承。谁信有轻分。

从前稳过,如今方悔,不会温存。

眼前无限经行地,何处不销魂。

多应为你,不看风月,睡过黄昏。

形式: 词牌: 眼儿媚

雪月交光/醉蓬莱

正五云飞仗,缟练褰裳,乱空交舞。

拂石归来,向玉阶微步。

欲唤冰娥,暂凭风使,为扫氛驱雾。

渐见停轮,人间未识,高空真侣。

千里无尘,地连天迥,倦客西来,路迷江树。

故国烟深,想溪树何处。

云鬓分行,翠眉萦曲,对夜寒尊俎。

清影徘徊,端应坐有,风流能赋。

形式: 词牌: 醉蓬莱

喜迁莺.晓行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

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华飘泊。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者情味、望一成消减,新来还恶。

形式: 词牌: 喜迁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