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宴任六昆季宅

际晚绿烟起,入门芳树深。

不才叨下客,喜宴齿诸簪。

夜月仍携妓,清风更在林。

彩毫挥露色,银烛动花阴。

自接通家好,应知待士心。

向隅逢故识,兹夕愿披襟。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翻译

傍晚时分绿烟袅袅升起,穿过门径深入芬芳的林木。
我才能平庸,有幸成为贵客,欣喜地参加这次盛宴,与众多高官同席。
夜晚月亮下还带着歌妓,清风在树林间轻轻吹拂。
彩色毛笔挥洒出绚丽色彩,银色蜡烛摇曳生辉,照亮了花影。
自从结交了你们这些世家好友,深知你们对待士人的热情。
在这个角落偶遇旧识,今晚我愿敞开心扉,共度良宵。

注释

际晚:傍晚时分。
绿烟:绿色的雾气。
入门:穿过门径。
芳树:芬芳的树木。
不才:我才能平庸。
叨:有幸得到。
下客:低级别的宾客。
齿诸簪:与众多高官同席。
夜月:夜晚月亮。
妓:歌妓。
清风:清新的风。
更在林:在树林中更加强烈。
彩毫:彩色毛笔。
露色:绚丽色彩。
银烛:银色蜡烛。
花阴:花影。
通家好:世家好友。
待士心:对待士人的热情。
向隅:角落。
故识:旧识。
披襟:敞开心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夜宴会图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环境来烘托宴会的情趣和氛围,展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宾客间的欢聚之乐。

"际晚绿烟起,入门芳树深"两句通过对春夜景色的描写,为宴会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绿烟袅绕,芳树郁郁,给人以深邃而又清新的感觉。

"不才叨下客,喜宴齿诸簪"表达了诗人的谦逊和宾主之间的情谊。诗人自称“不才”,表现出一种谦虚的态度,而“喜宴齿诸簪”则是对主人热情款待的赞美,通过宴会中的美酒佳肴来传达这份情意。

"夜月仍携妓,清风更在林"一句继续渲染了春夜的柔和与宁静。月光洒满,伴随着温婉的音乐(“携妓”),以及林间轻拂的清风,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而美好。

"彩毫挥露色,银烛动花阴"则是对宴会中灯火与自然景观交织出的绮丽画面。彩色的笔触在夜晚闪耀,银烛(指月光)在花影间轻轻摇曳,增添了一份梦幻般的美感。

"自接通家好,应知待士心"表明了宴会中宾主之间的情谊和理解。诗人认为主人对客人的款待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出于真诚的心意。

最后两句"向隅逢故识,兹夕愿披襟"则展现了诗人与旧友重逢时的喜悦之情,以及愿意敞开心扉,共同享受这美好夜晚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春夜宴会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传达了一种生活的闲适与情感的交流,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趣的佳作。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春暮过石龟谷题温处士林园

隐几无名老,何年此陆沈。

丘园自得性,婚嫁不婴心。

岁计因山薄,霞栖在谷深。

设罝连草色,晒药背松阴。

触兴云生岫,随耕鸟下林。

支颐笑来客,头上有朝簪。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柏崖老人号无名先生男削发女黄冠自以云泉独乐命予赋诗

古也忧婚嫁,君能乐性肠。

长男栖月宇,少女炫霓裳。

问尔餐霞处,春山芝桂旁。

鹤前飞九转,壶里驻三光。

与我开龙峤,披云静药堂。

胡麻兼藻绿,石髓隔花香。

帝力言何有,椿年喜渐长。

窅然高象外,宁不傲羲皇。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津梁寺寻李侍御

禅林绝过客,柱史正焚香。

驯鸽不猜隼,慈云能护霜。

骢声隔暗竹,吏事散空廊。

霄汉期鸳鹭,狐狸避宪章。

绕阶春色至,屈草待君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形式: 排律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