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安国

前日见公如桂林,梅黄风雨天多阴。

今年见公长沙去,草绿江湖春水深。

借问长沙多少路,尽是前年曾到处。

如公正合在朝廷,胸中素蕴经纶具。

吾君一视而同仁,且欲烦公苏远人。

亲朋漫作别离恶,王事敢辞行役频。

嗟予潦倒百无用,客食淮南两相送。

青山可买坐无钱,日长只作还乡梦。

九重早晚催赐环,了却功名归故山。

屋头乞我茆三间,布袜青鞋相伴閒。

形式: 古风

翻译

前次见到您如同在桂林,梅花盛开风雨连天阴沉。
今年再见您要离开长沙,绿草如茵江湖春水深深。
请问长沙到此有多远路程,都是前年的足迹曾经踏过。
像您这样的人才应居朝廷,满腹经纶胸怀壮志。
我们的君主一视同仁,希望您能解救远方的人们。
亲友不必因离别而悲伤,国事繁忙岂敢推辞频繁出行。
感叹我困顿无所作为,淮南客居两人相送别离。
虽然买不起青山安坐,但日子漫长只能做回乡之梦。
朝堂早晚期盼您的回归,完成功业后回到故乡。
只求屋檐下有茅屋三间,穿着布袜青鞋共度悠闲时光。

注释

桂林:比喻美好的地方。
梅黄:梅花盛开时的黄色。
长沙:地名,此处指诗人与朋友分别之地。
朝廷:古代最高权力机构。
经纶:筹划治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苏远人:拯救远方的人,比喻帮助他人。
行役:出仕或公务旅行。
潦倒:困顿失意。
淮南:古地区名,这里指诗人所在地。
茆三间:简陋的茅屋三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章甫所作的《送张安国》。章甫以送别好友张安国为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关切和对友人仕途的期许。首两句描绘了前两次与张安国相见的情景,一次是在桂林,风雨交加,一次则在长沙,草木葱绿,春水深沉,展现了季节变换和人生旅途的况味。

接下来,诗人询问长沙的距离,暗示了张安国此行的遥远,同时也回忆起他们曾共同走过的路。诗人认为张安国才识过人,应留在朝廷发挥才能,表达了对他的赞赏和期待。接着,诗人提到国家事务繁重,张安国不辞辛劳,表现出高尚的使命感。

诗人自谦为潦倒之人,只能在淮南送别友人,感叹自己无法陪伴好友,只能在梦中回到故乡。他祝愿皇帝早日召回张安国,功成名就后回归田园,过上悠闲的生活。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希望得到三间茅屋,与青鞋布袜为伴,享受宁静的闲暇时光。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有对仕途和人生的哲理思考,体现了宋诗的婉约和深沉。

收录诗词(321)

章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张寺丞

知己不易得,相知贵知心。

我行遍四方,公独知我深。

公如千丈松,凛凛有直气。

我如松下草,亦有傲霜意。

公分刺史符,朅来淮上州。

而我倦游者,振衣从公游。

花月醉管弦,江山随杖履。

激水湔穷愁,逢人赏佳句。

政成公入觐,酒尽客语离。

叠鼓催发船,不顾邦人悲。

邦人勿深悲,宣室定前席。

公必念尔民,还陈治安策。

吾君自神圣,事君公不欺。

祝公但加餐,慰此邦人思。

形式: 古风

送李文授还越上

旧岁见君殊草草,怀抱今来各倾倒。

新来正好数相寻,束装却向山阴道。

千岩万壑秋更奇,候门儿女望君归。

扁舟此去来何时,莫待梅花开北枝。

故人问我凭君说,满目穷愁生事拙。

秋禾未得补饥疮,万一飞蝗作檀越。

形式: 古风

送杨德隽赴漕司试

木食草衣吾计决,三釜养亲君不阙。

胡为亦趁槐花忙,不共中秋醉明月。

君言时世眩虚名,才见头衔分重轻。

一笫如君当俯拾,卜邻他日莫寒盟。

形式: 古风

送陈弥高

忆昨岁云徂,舣舟岳阳楼。

获见故人面,使我明双眸。

今年风露凉,君亦来荆州。

笑语倍畴昔,举杯相劝酬。

词锋一当百,雕鹗横高秋。

春风待变化,勇往不可留。

看花得意时,岂独为身谋。

伊予坐懒慢,行矣归林丘。

世故百念冷,潜鱼畏吞钩。

出处虽异途,十载契分投。

肉食与藜羹,未用分劣优。

出门天地宽,鹏鴳逍遥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