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

方图展佳趣,二客空山游。

峰回石路转,籁息林壑幽。

断崖锁烟萝,阴涧鸣琳球。

担头空翠湿,屐齿苔痕留。

百折度崎岖,千尺看飞流。残月堕屏嶂,枯松挂?猴。

溪云凉带雨,山色净含秋。

霜重丹枫落,岩深岚气浮。

太行历危险,羊肠任夷犹。

蜀道古云难,攀缘竟何求。

遥知飞鸟倦,疑闻杜鹃愁。

崔嵬到绝顶,高寒透重裘。

飘然发遐想,俯景豁吟眸。

会当逢仙子,携手访丹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明代李贤的《题画》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游历的意趣。首联“方图展佳趣,二客空山游”点出诗人与友人一同欣赏美景的场景,空山之中更显宁静与乐趣。

接着,诗人通过“峰回石路转,籁息林壑幽”描绘了山路曲折,环境清幽,只有自然之声回荡在山谷之间。画面中的“断崖锁烟萝,阴涧鸣琳球”进一步刻画了山势险峻,涧水潺潺,增添了神秘感。

“担头空翠湿,屐齿苔痕留”则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行者的装备和步履,透露出旅途的艰辛与趣味。接下来,“百折度崎岖,千尺看飞流”描述了跋山涉水的过程,瀑布飞流直下,壮丽非凡。

“残月堕屏嶂,枯松挂猕猴”营造出夜晚的寂静与荒凉,而“溪云凉带雨,山色净含秋”则展现出秋意渐浓的山景。诗人感叹“霜重丹枫落,岩深岚气浮”,表达了对自然季节变迁的感慨。

最后,诗人以“太行历危险,羊肠任夷犹”总结了艰难的旅程,但并未流露出疲倦,反而期待“蜀道古云难,攀缘竟何求”,暗示着对未知探索的向往。在登顶后,“飘然发遐想,俯景豁吟眸”,诗人想象遇见仙子,共赴仙境,意境深远。

整首诗以画为引,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326)

李贤(原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台惜别

玉河堤上杨花飞,玉河堤外客西归。

晚色苍苍惨别恨,东风荡荡吹征衣。

昔君从父凉州谪,回首家山邈胡越。

塞阃惊回旅梦孤,杜鹃啼破边城月。

边城月,缺复圆,月光常照玉门关。

对月空教动乡思,西陲万里何时还。

翻怀亲友司封客,生长相违重堪惜。

携琴命驾上京华,聚首开怀论畴昔。

亲情契合未云久,官舍匆匆又分手。

烟光二月蓟城春,祖饥一尊燕市酒。

行旌遥指夕阳西,驿路青山足品题。

雨霁函关吟处好,云连秦树望中迷。

我闻君子擅文武,剩有奇谋禦戎虏。

立志休同燕颔流,致身期与嫖姚伍。

他年霄汉重相逢,当时故旧欢无穷。

皇家金石赐不薄,愿言壮岁收边功。

形式: 古风

题梦萱堂

儿生三岁母即亡,母心恋儿魂悲伤。

儿在童蒙浑不觉,母魂恻恻时护防。

日居月诸儿渐长,始有知觉动思想。

愀然问爷母不存,涕泗潸然心惚恍。

母有魂,儿有身,幽明无路得相亲。

母向梦中见儿语,儿初不识母酸辛。

觉来问爷惊所见,儿说形容爷与辨。

衣裳总是没时穿,音容不异存日恋。

儿知是母顿欲绝,五内崩摧泪成血。

毁形便若初丧时,饘粥一御哀情切。

嗟哉卫氏孝且纯,古有曾参亦可伦。

天性由来非矫作,风俗如此宁不淳。

人生何幸父母存,恬不为养独何心。

视此安能不汗恧,抚卷因成孝子吟。

形式: 古风

题丘氏节孝传

丘家姑嫂美且烈,遭危赴水情默默。

舍母弃夫非获已,不死必为凶寇得。

呜呼此情真可哀,悲风为尔从天来。

苕溪之水清见底,玉骨沈处无纤埃。

姑嫂捐生身既洁,母往投之将共绝。

儿心苍惶急救母,负之出水声哽咽。

母既苏兮儿在边,一门孝节良兼全。

群凶相顾咸惊愕,弃而去之心茫然。

世上非无颜色好,节义不全何足道。

独羡丘家姑嫂心,坚如金石贵如宝。

峨冠博衣为丈夫,往往贪生甘就污。

若人读此三节传,面赤汗下空沾肤。

圣人扶世立名教,但使斯民存节孝。

丘氏芳名永不磨,后胤绵绵宜克肖。

我忝搢绅儒者流,此心常为天下忧。

忧见民风不复古,吁嗟丘氏谁能俦。

形式: 古风

秋夜

秋夜有馀清,耿耿不能寐。

出户凉意来,四野星河坠。

露气湿衣裳,茫茫宇宙长。

凌空不可得,归来倒书床。

记书已成念,波冷湘筠簟。

抚景役吟魂,得句还重练。

须臾天山月,一镜浑无缺。

坐落半窗明,对之心愈洁。

向来杂虑汤泼雪,不知东方之既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