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静坐拥寒毡,思君欲废眠。
书筒忽东遣,诗檄已西传。
茗碗流春雪,琴声响夜泉。
旧堂簪盍地,梦醒不知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处斋居,内心思绪万千的情景。首句“静坐拥寒毡”,生动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身处寒冷之中,却依然静坐的孤独形象。接着,“思君欲废眠”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至于几乎想要放弃睡眠,可见友情之深。
接下来的两句“书筒忽东遣,诗檄已西传”,通过书信与檄文的传递,进一步深化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联系,即使相隔千里,情感依旧能够跨越时空,传递彼此的关怀与思念。
“茗碗流春雪,琴声响夜泉”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茶水比作春日的雪花,琴声比作夜晚的泉水,不仅描绘了斋居中清雅的环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最后,“旧堂簪盍地,梦醒不知年”则以梦境结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在梦醒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雅的艺术追求。
不详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闻道南台凤,西飞共一林。
旧游经岁改,别恨入江深。
迢递秦关路,驱驰魏阙心。
两乡书到日,灯火共开襟。
二月无花柳,春寒尚满林。
倦看书屡废,愁酌酒须深。
廊庙贤臣业,关河壮士心。
故人俱在远,谁与豁吾襟。
北阙新恩命,南台旧法星。
九违燕草碧,三见蒋山青。
卧病闻安石,还家忆管宁。
平生激扬志,未合老沉冥。
君来方苦旱,君去复穷阴。
畎亩苍生计,关山独客心。
夜灯愁易尽,秋鬓老能侵。
总道为官好,驰驱恐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