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天竺灵隐两寺

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

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

黄纸除书到,青宫诏命催。

僧徒多怅望,宾从亦裴回。

寺闇烟埋竹,林香雨落梅。

别桥怜白石,辞洞恋青苔。

渐出松间路,犹飞马上杯。

谁教冷泉水,送我下山来。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翻译

在郡任职六百天,进山游览有十二次。
住宿因月光下的桂花落下,醉酒时正值海石榴花开。
黄色的朝廷文书已到达,青宫的诏令催促着我离开。
僧侣和弟子们都惆怅期盼,宾客随从也依依不舍。
寺庙在烟雾中竹子被埋没,林中雨水打落了梅花香气四溢。
离别小桥时怜惜白色的石头,告别山洞时眷恋青苔。
渐渐走出松树林间的小路,还在骑马时举起酒杯。
是谁让冰冷的泉水,伴随着我下山呢?

注释

在郡:指在郡县任职的地方。
六百日:表示时间,600天。
月桂:又称桂花,常用于象征美好或高雅。
海榴:即石榴,此处指石榴花盛开的季节。
黄纸除书:古代官员调动的文书。
青宫:指皇宫,这里代指朝廷。
僧徒:佛教僧人。
怅望:惆怅地期盼。
宾从:随从或宾客。
裴回:徘徊,犹豫不决。
烟埋竹:烟雾遮掩了竹林。
雨落梅:雨水打落在梅花上。
别桥怜白石:离别小桥时对白色石头的留恋。
辞洞恋青苔:告别山洞时对青苔的眷恋。
松间路:松树林间的小路。
马上杯:骑在马上举杯饮酒。
冷泉水:指山上的冷水泉。
送我下山来:形象表达诗人即将离开山居的心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寺庙间的生活情景和心境变化。"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表明诗人在官职上已度过半年光阴,但内心渴望超脱世俗的牵绊,不断地进入深山寻求精神寄托。

"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则是对夜晚独宿时的情景描写。月下桂花飘香,让诗人联想到了海上生长的榴莲,借饮酒来抒发自己与世隔绝的心情。

"黄纸除书到,青宫诏命催"显示了现实生活对诗人的召唤和压力。黄纸可能是官府下达的公文,而“青宫”象征皇宫,诗人不得不回应朝廷的命令。

接下来的"僧徒多怅望,宾从亦裴回"表明了寺庙中的僧侣和随行的宾客都带着些许留恋之情。他们或许也感受到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不愿离去。

"寺闇烟埋竹,林香雨落梅"是对寺院环境的描绘。烟霭笼罩着竹子,林间散发着花香,而雨后的梅花更显得清新脱俗。

"别桥怜白石,辞洞恋青苔"则是诗人在离别之际,对桥上白石和洞中的青苔产生了留恋之情。这些自然景物似乎都拥有了生命,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渐出松间路,犹飞马上杯"显示了诗人终于踏上了归途,但依旧带着对山中生活的不舍。在这离别的时刻,他还在想象着马背上的饮酒场景。

最后一句"谁教冷泉水,送我下山来"则是诗人的感慨。似乎连那清凉的泉水也在催促他离开山中回到尘世,这种无声的力量让人感到既有一丝无奈,也有着对现实生活不得不回归的接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与精神追求之间挣扎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病中诗十五首.枕上作

风疾侵凌临老头,血凝筋滞不调柔。

甘从此后支离卧,赖是从前烂漫游。

回思往事纷如梦,转觉馀生杳若浮。

浩气自能充静室,惊飙何必荡虚舟。

腹空先进松花酒,膝冷重装桂布裘。

若问乐天忧病否,乐天知命了无忧。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病中哭金銮子

岂料吾方病,翻悲汝不全。

卧惊从枕上,扶哭就灯前。

有女诚为累,无儿岂免怜。

病来才十日,养得已三年。

慈泪随声迸,悲肠遇物牵。

故衣犹架上,残药尚头边。

送出深村巷,看封小墓田。

莫言三里地,此别是终天。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病中逢秋招客夜酌

不见诗酒客,卧来半月馀。

合和新药草,寻检旧方书。

晚霁烟景度,早凉窗户虚。

雪生衰鬓久,秋入病心初。

卧簟蕲竹冷,风襟邛葛疏。

夜来身校健,小饮复何如。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罢府归旧居

陋巷乘篮入,朱门挂印回。

腰间抛组绶,缨上拂尘埃。

屈曲闲池沼,无非手自开。

青苍好竹树,亦是眼看栽。

石片抬琴匣,松枝阁酒杯。

此生终老处,昨日却归来。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