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砧》由明代诗人黎延祖所作,描绘了秋日里砧杵捣衣的声音,以及它所蕴含的离愁别绪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燕山迢递卢龙塞,蜀道艰难白帝城。” 开篇以“燕山”和“卢龙塞”、“蜀道”与“白帝城”两个相对应的地理名词起笔,营造出一幅辽阔而遥远的画面。燕山与卢龙塞,象征着北方边疆的壮丽与险峻;蜀道与白帝城,则指向南方的崎岖与艰险。这两句不仅勾勒出了空间的距离感,也暗含了时间的跨度,预示着远离家乡的游子与亲人之间的相隔之远。
“总为寒衣添旅思,声声捣出别离情。” 后两句则深入人心,将情感推向高潮。随着秋风渐起,天气转凉,游子们开始为远方的亲人准备御寒衣物。在这样的背景下,捣衣声声,不仅仅是日常劳作的声响,更是触动人心的别离之音。这声音中蕴含着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未知未来的忧虑。每一声捣衣,都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深的牵挂。
整首诗通过对比辽阔的空间距离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关怀与思念之情。在自然景象与生活细节中,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情怀,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温暖与深情。